:::

《靚水之光:蘭陽平野自然發現史》新書發表會第三場 在宜蘭大學舉辦

:::
202410/16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今日(10/16)下午一點於國立宜蘭大學生資學院福昌廳舉辦與吳永華合作所出版的《靚水之光-蘭陽平野自然發現史》第三場新書發表會,由宜蘭分署秘書吳思儀代表出席與主持發表會,宜蘭大學校長陳威戎、生物資源學院院長林世斌以及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主任羅盛峰擔任致詞嘉賓,也帶領師生共襄盛舉。作者吳永華曾在2002~2003年間於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深造就讀研究所,是宜蘭大學的出色校友,此書《靚水之光-蘭陽平野自然發現史》與蘭陽平原上的生態人文息息相關,其中大家所熟知的國寶蝶「寬尾鳳蝶」就是在1932年由宜蘭大學的前身臺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的師生在學校的烏帽子山演習林首次被發現採集到其標本,在此舉辦新書發表,跟校友及學弟妹們分享除了是回饋母校,也讓在地的學習除了知識學術外,有其他多元面向的資源融入加深底蘊。

    宜蘭分署與吳永華自2013年開始合作,進行「蘭陽山海平野自然發現史」系列叢書的書寫,於2014、2018、2020年分別出版了《桃色之夢:太平山百年自然發現史》、《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等3本書,開啟了臺灣在古道自然史書寫的新創始,並獲文化部金鼎獎、國史館文獻書刊獎、OPEN BOOK好書推薦等獎項的肯定。為了鑲嵌臺灣東北區內的蘭陽平原與龜山島這最後一塊自然發現史的拼圖,今年推出《靚水之光:蘭陽平野自然發現史》新書,以蘭陽溪沖積而成的扇狀平原與宜蘭著名地標龜山島為書寫對象,將海拔一百公尺以下的平原、海岸、島嶼及平地十個鄉鎮過去的自然史依清領、日治時期依序描述,題材多元豐富,故事的場景更加貼近民眾的日常居住環境與集體生活經驗,將蘭陽地區前有山、後有海的生態體系完整呈現,在在揭露出昔日蘭陽生活圈在自然旅人們所留下的自然往事,也將連結宜蘭分署所推動的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更讓宜蘭獨步臺灣各縣市,成為自然史著作最完整的縣市。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107年9月出版第二部曲《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就曾選擇在宜蘭大學舉辦新書發表,為蘭陽山區古道自然史寫下紀錄,如今以蘭陽平野為主角的第四部曲《靚水之光-蘭陽平野自然發現史》再次來到此,也是必然的緣分!新書中「讓寬尾鳳蝶飛出名字」的篇章提到寬尾鳳蝶的發現就是在1932年由臺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鈴木利一先生與其師生在校外實習時所捕獲,後由校內同事藤岡保夫輾轉交由其師長任教於臺北帝大(今臺灣大學)素木得一教授鑑定,確定為新種「寬尾鳳蝶」;不論是在蘭陽地區所被挖掘出來的新物種,或是被首次採集的物種標本,都能從吳永華老師耐心爬梳整理出的文中,穿越百年前的植物調查紀錄與旅人採集日記窺探箇中一二,沉靜在蘭陽平野梅花鹿、綠蠵龜等等,如今已是少見的野生動物在當時竟是隨處都能見得的景象,書中描述著更多蘭陽平野上多處被人所遺忘的自然史故事。

    「蘭陽山海平野自然發現史」系列叢書共有四部,封面及封底皆為設計師楊薌衡親自操刀,以各書代表之指標性植物的蠟葉標本影像作為封底,分別為松蒲作次郎1937年在太平山採集的臺灣扁柏(桃色之夢)、鈴木重良1930年南澳山區採集的臺灣山毛櫸(霧林之歌)、青木繁1924年在坪林採集的臺灣油杉(貂山之越)、川上瀧彌1904在羅東採集且種小名以羅東命名的風箱樹(靚水之光)。植物標本圖像的特殊設計會隨著溫度而改變顏色,傳遞著跨越時空、季節及溫度,而植物標本的存在也引出山區古道、平原、海岸、島嶼的老故事,寫意著標本的存在,是丈量著歷史的底蘊;楊薌衡也在四本書的開頁首面,寫下動人的短詩,觸發讀者的感動。

    新書發表會後由吳永華親自為大家導讀簽書,更推出有獎徵答活動贈送代表宜蘭濕地特色植物風箱樹的模式植物標本無框畫,活動現場購書享優惠折扣,並隨書贈送象徵宜蘭精神地標的龜山島與特色植物風箱樹所組成的限量精緻刺繡書籤;一次購買全套四部書籍加贈限量專屬「蘭陽山海」書殼,相當精緻值得保存收藏,吸引許多對於蘭陽平原生態故事感興趣及熱愛植物者前來參加並收穫滿滿,又透過導讀彷彿親臨蘭陽平野百年前的實況,現場買氣十足。宜蘭分署表示無法至現場購買新書的讀者,預計在10月下旬開始也可在國家書店及五南書局的實體店面及網站購買;而無框畫僅在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與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上架,有興趣的民眾可以繼續收集,一次集好集滿臺灣扁柏、臺灣山毛櫸、臺灣油杉、風箱樹無框畫。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23 最後更新日期: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