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政府資訊公開 > 研究報告 (計畫成果) > 82-8 桶后溪森林溪流保育區規劃及經營之研究(Ⅰ)─集水區環境與濱溪植群分析 跳過此子選單列請按[Enter],繼續則按[Tab] 列印 分享 Facebook gplus twitter plurk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82-8 桶后溪森林溪流保育區規劃及經營之研究(Ⅰ)─集水區環境與濱溪植群分析 ::: 計畫名稱82-8 桶后溪森林溪流保育區規劃及經營之研究(Ⅰ)─集水區環境與濱溪植群分析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82年 桶后溪森林溪流保育區規劃及經營之研究 集水區環境與濱溪植群分析(台灣大學郭寶章等) 桶后溪為南勢溪上游之一支流,位於台北縣烏來鄉境內,海拔由烏來標高150公尺上升至發源地烘爐地山標1166公尺。氣候因受東北季風影響而全年濕潤,冬季雨量稍低於夏季雨量,年雨量平均約4600 mm,年均溫在16.3-20.5℃間。 本研究計劃以溪流生態系為基準,期能建立完整的自然環境與資源之基本資料,以供規劃全盤性經營決策時之參考。第一年研究要點在濱溪植群、植物之調查,並於調查期間記錄與訪談以獲得初步的動物相資料。 本區濱溪植群研究以36個樣區及八項環境因子加以分析,應用雙向列表歸類法配合降趨對應分析,可將之分為三植群型及五亞型,分別是:A.大葉楠林型,其下再分三亞型,即A1.大葉楠─豬母乳亞型、A2.大葉楠─山桂花啞型、A3.大葉楠─九節木亞型。B.烏來柯林型。C.紅楠林型,其下再區分為,即C1.紅楠─森氏紅淡比亞型、C2.紅楠─短柱山茶亞型。並由各型及各亞型之族群構造分析顯示各植群型均呈現自我更新之穩定狀態。而植群之分化主要是受海拔高度、海拔方位指數、溪流寬度、全天光空域、直射光空域之影響。 本集水區曾因伐木、造林作業使天然植群部分消失,區內雖有部分特定需待保護之生物,以其族群分布及特性,代表性尚不足,故無設置保護區之必要。然以其優美之人工林、豐富之動植物相,具多年經營之良好基礎及天然環境之完備條件下,評估本區為良好的教學研究地點,建議有關單位善加利用,以為自然教育之基地。 回列表 瀏覽人次:2253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