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政府資訊公開 > 研究報告 (計畫成果) > 88-1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台灣山毛櫸天然更新與繁殖之可行性研究 跳過此子選單列請按[Enter],繼續則按[Tab] 列印 分享 Facebook gplus twitter plurk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88-1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台灣山毛櫸天然更新與繁殖之可行性研究 ::: 計畫名稱88-1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台灣山毛櫸天然更新與繁殖之可行性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88年 中興大學 歐辰雄教授 摘要 本區可依植物組成的不同,分為上下不同植群類型。上層植群類型有四種:臺灣山毛櫸型(Fagus hayatae subsp. hayatae Type)、尾葉灰木型(Symplocos sumuntia Type)、臺灣灰木─水絲梨型(Symplocos formosana var. formosana ─Sycopsis sinensis Type)、漸尖葉新木薑子型(Neolitsea acuminatissima Type)。下層植群類型有三種:臺灣瘤足蕨型(Plagiogyria formosana Type)、玉山箭竹型(Yushania niitakayamensis Type)、南海鱗毛蕨型(Dryopteris varia Type)。由上層和下層植群分析中可看出臺灣山毛櫸地被植物以玉山箭為主,臺灣瘤足蕨次之,至於南海鱗毛蕨可能是偶發的群落聚集,或因取樣數不夠而自成一群。玉山箭竹及臺灣瘤足蕨間似乎處於競爭狀態,何者競爭力大即可成為地被的主要組成植物。由樣區內臺灣山毛櫸的族群結構來看,臺灣山毛櫸胸徑小於10㎝佔51.72﹪,胸徑在20㎝以下佔62.07﹪,而胸徑在40㎝以下佔89.66﹪,胸徑在40㎝以上則僅佔10.34﹪。可看出臺灣山毛櫸族群以小徑木佔大多數,幼齡木數目甚少,顯示出雖然有天然下種更新之現象,然而卻無法順利長成成熟木。在臺灣山毛櫸的物候方面,二月上旬花芽開始澎大,至二月下旬已有少數雄花出現,隨即開始展葉。幼葉出現後,雌花緊接著出現,此時約在三月中旬;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雄花漸乾枯而雌花受精,子房開始發育;雄花於三月中旬達到最盛,雌花於四月中旬達到最盛,兩者花期相差約20天。六月中旬少數果實轉變成褐色。八月上旬至九月中旬種子成熟,種子成熟後掉落,整個結實期至十月完全結束。值得一提的,九月中旬枝條上又出現雄花花序及膨大的花芽,此一不尋常的現象推測可能為氣候上的變異,誘使花芽受刺激而於秋季開花,然而此時期卻未發現雌花的出現。葉子於九月下旬開始變黃,推測至十一月黃葉落盡,整個臺灣山毛櫸林自此進入休眠狀態,直至翌年春天再重複同樣的生活週期。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40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