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2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中大型哺乳動物之現況與保育研究(二)─摘要

:::
計畫名稱 91-12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中大型哺乳動物之現況與保育研究(二)─摘要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1年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系-裴家麒副教授
  • 摘要:

    台灣雲豹為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族群現況是未知而有爭議的。本年度延續去年的調查,繼續在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及大鬼湖區,調查台灣雲豹的族群現況,並同時以自動照相設備進行其他中大型哺乳動物的活動模式、相對豐富度與分布模式的資料收集,以進一步了解雲豹獵物的狀況,提供作為雲豹保育的參考。
    本年度主要調查區域在雙鬼湖區大鬼湖北側,以及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太麻里溪與知本溪流域,並加入金崙溪下游的調查。自91年6月起,到92年3月止,期間共計上山11次,總共92天的現地調查及資料收集。
    調查方法主要使用毛髮氣味站與自動照相設備,並沿線觀察是否有疑似的雲豹痕跡。在2001-2002年間,總共架設了232個毛髮氣味站,其中萬山神池區有26站,大鬼湖區有24站,知本溪流域有53站,太麻里溪流域有129站,都沒有擷取到確定的雲豹毛髮。然而,毛髮氣味站受颱風、下雨、炎熱、螞蟻以及刺鼠、山羊與水鹿的啃食而效果不彰,未來將不再使用毛髮氣味站而改以配合自動照相設備的方式取代魔鬼氈。在自動照相設備調查雲豹部分,總共架設了13處特殊地點型(部分有配合誘餌),16處Trailmaster型(其中11處有配合誘餌或毛髮氣味站),11個樹上型,9個回播型,85處配合活雞、毛髮氣味站與其他吸引物的誘餌型,以及144處至少工作360小時以上的一般獸徑型,總共9,672個工作天,並未拍到雲豹。若以雲豹獵物比較豐富的1,200m以下的樣點,總共約4,000工作天的努力與馬來西亞與泰國的自動自相機調查所拍到的雲豹張數相比,顯示台灣雲豹在調查樣區的密度應該相當低。然而,架設方式、地形與台灣雲豹的樹棲行為差異,要拍到台灣雲豹需要至少多5~10倍以上的努力。而沿線觀察曾發現大型掠食動物的洞穴、食餘與爪痕,但是後續的自動照相機調查與現場線索,是台灣雲豹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尚未紀錄到台灣雲豹,但是經由自動照相設備總計紀錄到5目11科21種可辨識的哺乳類,包括野生動物保育法中所列之「瀕臨絕種哺乳類」黑熊1種,「珍貴稀有哺乳類」台灣獼猴、穿山甲、黃喉貂、白鼻心、食蟹?、山羌、水鹿和長鬃山羊共9種。在5,964張有效照片中,以山羌拍的最多,台灣獼猴次之,長鬃山羊第三,與玉山及丹大一樣都是以山羌最多。與其他人為活動與棲地改變比較明顯的低海拔地區相比,顯示山羌是台灣中大型哺乳動物中在人為干擾較輕的中低海拔環境中最優勢的中大型哺乳動物,台灣獼猴則是適應力較強,比山羌更能廣泛分布在不同棲地類型與有人為干擾的地區,鼬?則在人為干擾較頻繁的地區有比人為干擾輕的天然林有更高的出現頻度。
    比較4個不同植被類型的海拔帶:200m~1,200m的低海拔闊葉林、1,200m~1,900m的中海拔闊葉林(霧林帶下層)、1,900m~2,500m的中海拔針闊葉混合林(霧林帶上層)以及2,500m~3,100m的高海拔針葉林,發現海拔顯著影響許多中大型哺乳動物的分布,只有台灣獼猴、台灣野豬與鼬?沒有海拔分布的顯著差異。山羌、白鼻心與食蟹?隨海拔越高,出現頻度越低,黃鼠狼則相反地隨海拔越高,出現頻度越高。長鬃山羊與水鹿似乎有一些區隔,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內的中高海拔以長鬃山羊最為優勢,水鹿則主要在大武山區2,000m以下與雙鬼湖的中海拔有較高的出現頻度。黃喉貂則是在中海拔有較高的出現頻度,但是在不同海拔帶的分布差異不若其他動物顯著。
    七個不同調查樣區的動物出現頻度也有顯著的差異,太麻里溪主流在種類與數量上都最為豐富,而以金崙溪最少。不同地區的差異除了因為涵蓋海拔範圍不同的影響之外,在海拔涵蓋範圍相當的不同樣區則顯示人為狩獵活動會減少動物的豐富度與改變動物種類的相對組成,本研究發現在金崙溪尤為明顯。
    獵物的豐富度對大型貓科動物的生存相當重要,比較調查樣區中的台灣雲豹獵物與國外的雲豹獵物的出現頻度,大武山與雙鬼湖在1,900m以下的中低海拔闊葉林環境提供了台灣雲豹相當豐富的獵物,尤其以1,200m以下的獵物最為豐富。然而,過度的人為干擾與狩獵活動會大幅減少動物的豐富度,而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低海拔環境因為接近村莊而有不小的狩獵與開發壓力,因此在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內的太麻里溪主流局部地區雖然雲豹獵物夠豐富,面積卻遠遠不足,實為台灣雲豹生存最大的隱憂。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保有台灣最大面積的低海拔闊葉林,並且應該是台灣水鹿最南與海拔分布最低的地區,而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目前台灣紀錄到黃喉貂最高出現頻度的地區,並且是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動物被中央山脈分隔成東西兩族群的基因交流廊道,其與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合併更保有相當面積有豐富雲豹獵物的中低海拔環境,兩個保護區可以說是各有特色。為了有效的保育台灣雲豹,我們認為應該加強評估大武山自然保留區東半部因人為活動對雲豹獵物減少的影響,並且加強管制。而且,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與大武山自然保留區更有不容分割的必要性,任何道路的修築,都將造成棲地的改變與破碎化,並且藉由交通方便引入更頻繁的狩獵活動而造成雲豹獵物的減少。然而,小鬼湖採礦道路剛好穿越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與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相連處,其中包括兩個保護區在境界山附近1,600m~1,900m的中央山脈兩側的相連廊道,建議對小鬼湖採礦道路沿線的狩獵活動影響,做進一步的評估與監測計劃,以了解對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動物在兩個保護區之間是否造成族群交流上的不良影響,而可能造成雲豹獵物分布上的分割與破碎化。
回列表
瀏覽人次:176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