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6 銅山地區山毛櫸林黑熊及其他野生動物生態之調查─摘要

:::
計畫名稱91-56 銅山地區山毛櫸林黑熊及其他野生動物生態之調查─摘要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1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王 穎、陳順其、王佳琪、郭正彥、蔡佳淳、方志仁
  • 摘要

    羅東林區管理處管轄之銅山地區,由近年來之調查顯示此區具有山毛櫸之大片純林,屬台灣之珍稀植物,本研究擬對本區之動物資源進行監測,以了解區內之動物種類及相對數量,並探討各種野生動物及台灣黑熊對本區之利用,做為未來本區經營管理之參考。自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就穿越線調查,調查期間共記錄到184種動物,包括哺乳類5目10科16種、鳥類8目23科(亞科)56種、兩生類1目3科11種、爬蟲類1目5科8種、蝶類1目7科42種、蜻蜓1目4科14種、甲蟲1目11科21種及其他昆蟲7目10科16種。此外,於銅山地區設置17台自動照相機,於22個地點輪替拍攝。拍攝到的動物張數為1086張,共記錄到753隻次的動物,其中以哺乳類動物為主,佔87.9%,鳥類佔11.2%,難以辨識者佔0.9%,就哺乳類而言,共拍攝到5目9科至少12類動物,包括山羌、山羊、鼬獾、台灣獼猴、野豬、白鼻心、食蟹?、黃鼠狼、黃喉貂、齧齒目松鼠科及鼠科動物、翼手目動物。其中以山羌次數最多(n=395),未曾拍攝到黑熊及水鹿。分析銅山地區四處分區之哺乳動物相對出現頻度,顯示在銅山分區的物種多樣性較高,下銅山及翠峰林道略低,鹿皮山最低。就哺乳動物活動模式而言,山羌及山羊晝夜皆有活動,其在白天活動之比例以山羌(64.1%)略高於山羊(54.6%)。台灣獼猴則呈現典型日行性動物活動模式,其活動量在清晨6-8時及中午12時附近有兩個高峰,過午後活動量漸減,入夜至清晨4時則未曾記錄其活動。台灣野豬的活動亦呈現典型日行性的趨勢,而呈現單峰形活動模式。鼬獾則呈現典型夜行性動物活動模式,其在入夜才開始活動,並立即達到當日的最高量。就鳥類資源,共記錄鳥類23科(亞科) 56種。其中特有種鳥類11種(佔19.6%),特有亞種鳥類26種(佔46.4%),一般留鳥13種(佔23.2%),其餘6種為候鳥及過境鳥(佔10.7%)。保育類鳥類有25種。就兩生類資源而言,本年度有11種兩生類之觀察記錄,依出現數量多寡依序為梭德氏氏蛙(36隻次)、褐樹蛙(19隻次)及日本樹蛙(19隻次)等。就爬蟲類資源而言,本年度有8種爬蟲類之觀察記錄,依出現數量多寡依序為麗紋石龍子(5隻次)、印度蜓蜥(3隻次)及赤尾青竹絲(3隻次)等。就昆蟲資源資源,於銅山地區山毛櫸樹上發現夸父綠小灰蝶卵7粒,此為台灣特有種之蝶類,以山毛櫸為食草,數量稀少。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02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