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天山自然保留區昆蟲相調查研究(一)

:::
計畫名稱插天山自然保留區昆蟲相調查研究(一)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87年
受委託機關中興大學
計畫主持人葉金章
計畫執行時間87年11月01日-88年10月31日
研究經費600仟元
  • 目的:

    瞭解保留區內現存之昆蟲種類,生態習性及分佈情形,並建立區內生物多樣性基本資料。

  • 預期成果:

    瞭解保留區內現存之昆蟲種類,建立各目昆蟲之採集標本、幻燈紀錄及種類名錄,配合調查棲地、寄主食草及發生時節,瞭解其生態習性及分佈情形,並建立區內生物多樣性之基本資料。
  • 執行成果摘要: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不僅地理景觀,土壤,水文及動植物等皆具備豐富資源且為台灣北部重要原始森林,除植被狀態完整原始外,且含括了落葉性闊葉林,針闊葉混淆林等,而區內共包括無霸鉤蜓(Anotogaster sieboldii sieboldii (Selys))、大紫蛺蝶(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Shirozu)、寬尾鳳蝶(Agehana maraho (Shiraki & Sonan))、大青紅緣叩頭蟲(Campsosternus gemma)、台灣長臂金龜(Cheirotonus macleayi formosanus Ohaus)、擬食蝸步行蟲(Coptolabrus nankototaijanus miwai Kano)、台灣大鍬形蟲(Dorcus formosanus Miwa)及長角大鍬形蟲(Dorcus schenklingi)等保育類昆蟲也以本區為其重要棲地。由於原始林中人為干擾較少,因此地表植層較厚也較豐富,在固定樣區內經過一年調查,土表水陷阱調查共捕獲10目39科。就誘捕昆蟲種類而言,其複雜程度比腐肉陷阱高且種類多,經豐富度比較分析,北插天山歧異度較塔曼山及拉拉山的樣區為高,種類較多的為鞘翅目、雙翅目及彈尾目,而膜翅目次之。土表腐肉陷阱共捕獲5目16科以鞘翅目及雙翅目種類較多,其次為膜翅目及直翅目,偶有鱗翅目掉落陷阱中,夏季北插天山及拉拉山樣區昆蟲種類歧異度較塔曼山為高。黃色黏紙誘捕調查以在林間飛行穿梭的昆蟲種類為主,共捕獲12目84科,三個樣區在不同季節除塔曼春季外,皆以北插天山樣區之歧異度指數較高,蛾類調查已鑑定出種名者 16科120種,蝶類調查共計10科200種蝴蝶,其中以小灰蝶52種及蛺蝶48種佔大宗,顯示區內昆蟲種類豐富且多樣,故保育工作應持續進行。
  • 檢討與建議:

    本保留區由於佔地面積遼闊,海拔分佈包括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形,因此植物種類豐富,由調查結果發現區內的昆蟲相複雜,加上棲地保護完善,名列保育種昆蟲在保留區即佔有6種,且近年來陸續有新種發表如:夸父綠小灰蝶及北插圓翅鍬形蟲被發現,依林相生物棲地及昆蟲種類,本保留區物種豐富程度應可與福山植物園媲美。而需加強的工作應避免職業採蝶人對蝶類食草及棲地的破壞,尤其在春末夏初之際,加強山毛櫸林的巡邏及遊客入山管制,登山客之教育宣導,並可招募義工,協助保育工作之進行。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13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