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料庫管理系統之建立

:::
計畫名稱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料庫管理系統之建立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88年
受委託機關彰化師範大學
計畫主持人詹進發
計畫執行時間88年11月01日-89年10月31日
研究經費600仟元
  • 目的:

    分析自然保護(留)區動、植物資源調查資料與圖籍資料之內容與格式,及建立植群多樣性與地景多樣性分析之模式,並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發展一自然保護(留)區生態資料庫管理系統,以利相關調查資料與圖籍資料之資訊化及管理。
  • 預期效果:

    1. 建置一能整合自然保護(留)區動、植物資源調查資料與圖籍資料,具有以圖查文、以文查圖之功能的地理資訊系統。
    2. 建立自然保護(留)區之植群社會生態指標之分析模式,應用植物資源調查資料,建立生態指標資料庫,並結合不同時期之生態指標,以監測自然保護(留)區之生態環境變遷。
    3. 以既有之調查資料建置自然保護(留)區資料庫,完成資料庫架構之規劃,及建立資料處理與分析之模式,以供後續動、植物資源調查作業與資料處理規範之參考。
    4. 完成一能整合時間、空間屬性資料,並分析自然保護(留)區生態指標之自然保護(留)區生態資料庫管理系統。
    5. 建立具有單一介面、簡易操作之資料庫管理系統,以提供各林區管理處建立基本資料之良好工具,並能整合各管理處之資料,以供自然保護(留)區經營管理決策之參考。
  • 執行成果摘要:

    1. 本計畫已擬定自然保護(留)區生態資料庫之基本架構,並規範各項資料之規格與資料轉換標準,可供未來動、植物資源調查作業規範之參考。
    2. 本計畫依照擬定之資料庫架構發展一個具使用者親和力之自然保護(留)區生態資料庫管理系統,並著手進行部分資料之建檔工作,未來仍應加速進行自然保護(留)區動、植物資源資料調查及資料庫建檔,以充實資料庫,提供充分資訊作為自然保護(留)區管理與經營規劃之參考依據。
    3. 本計畫已建立植群社會生態指標分析模式,由永久樣區之植物調查資料可分析樣本株數、樹種數、出現樣區頻度、相對頻度、相對密度、相對優勢度、優勢度、豐富度、歧異度、均勻度、重要值指標等,對於自然保護(留)區之生態環境的了解助益甚大。
  • 檢討與建議:

    1. 自然保護(留)區的合理經營管理,需先能掌握充分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資訊,「生物多樣性公約」亦揭示應透過抽樣調查和其他技術,監測對保護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組成部分,並監測可能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過程和活動種類。
    2. 林務局目前已逐一完成各自然保護(留)區之動、植物資源調查,然各管理處調查所得資料繁雜且龐大,因此有賴良好之資料管理工具,以建立完善之自然保護(留)區生態資料庫。此外,各項調查資料仍需加以分析,以明暸其生態上之意義,使管理者得以充分了解各自然保護(留)區之生態體系,以便制定合宜之經營管理方針。
回列表
瀏覽人次:179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