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政府資訊公開 > 研究報告 (計畫成果) > 武陵地區森林火燒跡地植群復育監測研究 跳過此子選單列請按[Enter],繼續則按[Tab] 列印 分享 Facebook gplus twitter plurk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武陵地區森林火燒跡地植群復育監測研究 ::: 計畫名稱武陵地區森林火燒跡地植群復育監測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2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中興大學 計畫主持人呂金誠 計畫執行時間92年10月-93年12月 研究經費927仟元 計畫目標: 進行武陵地區火災跡地樣區之設置與植群、環境因子之調查與分析,並持續進行監測調查、觀察火燒後植群更新變化情形。 執行成果摘要: 本年度針對武陵地區森林火燒跡地植群復育之情形加以監測研究。火燒半年後,樣區內植物種類共記錄有217種,以菊科21種最多。地被植群變化以高山芒及巒大蕨恢復情形較佳,覆蓋度以火燒後第一季最低(6.26﹪),而未火燒天然林最高(43.41﹪)。種間相關顯示大部分植物在火燒干擾後之拓殖皆為逢機行為,而植物更新以萌蘖為主要方式。徑級結構分析顯示臺灣二葉松林之優勢樹種皆為陽性樹種,而天然林隻優勢樹種則屬於演替中後期植物,兩植群分屬演替序列不同時期。 檢討與建議: 本年度為第一年之計畫,尚不足以看出較顯著之成果,應持續進行監測調查,以觀察火燒後植群更新變化情形。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臺灣往昔火燒方面的研究報告,以評論性文章及探討防救火技術為主,其次則是火燒對植群及環境方面之影響,尚未有針對火燒後之植群監測進行長期研究調查,是以對火干擾後之植群演替情形,亦止於推測階段,無法有效證實火燒後植群恢復情形及造林撫育實施之必要性。 且近年來,環境保護及資源保育的觀念日益抬頭,火燒這個生態因子亦逐漸受到重視。臺灣島地狹人稠,山高水急,地勢陡峭,林火型態迥異於其他國家,進行森林火燒跡地植群復育監測研究,可滿足國人知的權利,並提供林業經營之參考依據。 回列表 瀏覽人次:640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