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枝菌根對海岸造林苗木生育影響之研究

:::
計畫名稱叢枝菌根對海岸造林苗木生育影響之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3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負責人:周昌弘 校長)
計畫主持人王均琍
計畫執行時間93年11月-94年12月
研究經費330仟元
  • 計畫目標:

  • 本研究取木麻黃、小葉南洋杉、印度紫檀、福木、大葉欖仁、水黃皮、相思樹、羅漢松、大葉山欖及小葉欖仁十種海岸林之幼小苗木,分別接種本實驗室生產之六種菌根菌Glomus mosseae(Gm),G. etunicatum(Ge), G. fasciculatum(Gf), G. clarum(Gc), Acaulospora sp.(Asp)與Gigaspora sp.(Gg),及市售菌根菌(聯發生技公司)共七種內生菌根菌﹐以不接菌為對照組,調查菌根形成率與植株生育情形,期篩選出可與苗木形成菌根並促進生長與發育之菌根菌種類與苗木。

  • 研究成果:

    1. 執行成果摘要:
    2. 本研究取十種海岸林苗木如木麻黃、小葉南洋杉、印度紫檀、福木、欖仁、水黃皮、相思樹、羅漢松、大葉山欖及小葉欖仁等之幼小苗木,分別接種本實驗室生產之六種菌根菌Glomus mosseae(Gm), G. etunicatum(Ge), G. fasciculatum(Gf), G. clarum(Gc), Acaulospora sp.(Asp)與Gigaspora sp.(Gg),及市售菌根菌(聯發生技公司)共七種內生菌根菌﹐以不接菌為對照組,調查菌根形成率與植株生育情形,期篩選出可與苗木形成菌根並促進生長與發育之菌根菌種類與苗木。試驗結果顯示十種海岸林苗木中,印度紫檀接種不同之菌根菌其感染率分別為Gm 15%、Gf 5%、Asp 15%、Gc 60%與Gg 25%;福木菌根感染率分別為Gf 25%、Ge 5%及Asp 5%;大葉欖仁菌根感染率為Gm 25%;水黃皮菌根感染率分別為Gm 15%與Gf 30%;大葉山欖菌根感染率分別為Gf 20%與Ge 25%;小葉欖仁菌根感染率為Gf 5%與Ge 5%。上述苗木之根部受到不同程度之菌根感染率,其生長勢也受到不同程度之促進。另取木麻黃、茄苳、欖仁、福木與蘭嶼羅漢松之種子,於播種同時接種混合菌根菌(內含Gf、Gm、Ge與Gc),探討實生苗之菌根形成率。此外,取台東與屏東地區海岸防風林之根域土壤調查菌根菌密度,發現每100mL土中孢子數11~69個,以Glomus、 Gigaspora屬居多。另將該根域土壤作為接種源,以百喜草為宿主作物培育菌根菌,以備後續試驗用。

    3. 檢討與建議:
    4. 本試驗的七種菌根菌,以Gf可感染最多種的海岸林苗木,可作為後續試驗之主要菌根接種源。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 台灣海岸線長,海岸防風林之生育地常因貧瘠、乾旱與高鹽分等多項逆壓環境之影響,以致造林不易成功。目前主要栽培樹種為木麻黃,該樹種雖具防風耐鹽等功能,但其更新期短,且樹形單調為其缺點。如何建造複層海岸防風林,培育多樣性且具耐貧瘠、耐旱、耐鹽與生長快速特性之海岸林苗木是重要課題。

    近年來作物接種叢枝菌根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之研究日益增多,其與植物共生後能幫助植物吸收礦物營養與水分,可促進植株之生長,增強其耐旱性、耐鹽性及抗病力,及提高移植苗之存活率。將此技術應用於海岸防風林造林工作,則可提高造林之成效。

回列表
瀏覽人次:431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