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政府資訊公開 > 研究報告 (計畫成果) > 銅山地區植物資源調查 跳過此子選單列請按[Enter],繼續則按[Tab] 列印 分享 Facebook gplus twitter plurk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銅山地區植物資源調查 ::: 計畫名稱銅山地區植物資源調查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4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宜蘭大學 負責人:劉瑞生校長 計畫主持人陳子英 計畫執行時間93年06月-94年06月 研究經費780仟元 計畫目標: 調查水青岡林附近人工林,在早期干擾後林下物種的恢復情形及觀察是否有台灣水青岡之幼苗進入,並針對台灣水青岡之成熟林,劃設一永久樣區,觀察森林內之徑級結構並依空間分布及徑級分布整理出不同更新狀況。 研究成果: 台灣水青岡樹木徑級分布呈扭轉的s型,在空間的分布小徑木呈聚集分布。這可能是大徑級之老木移除速率過低,幼苗的補充呈階段性,其可能原因為本型的樹種受干擾影響,幼苗必須在孔隙中才能完成更新,因此幼苗之增補型成階段性。 至於人工林與天然林的植群分析與多樣性,可分為五種林型、二種亞型。生育地多樣性之結果,顯示台灣水青岡老齡林有高的物種數及α多樣性,β多樣性指出造林地中木本植物的恢復較草本植物慢,且只有臺灣水青岡林與人工林的邊緣或老齡林中才有少量的幼株出現 ,未來仍應進行深入的監測。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建議將銅山地區的台灣水青岡也應納入與插天山自然保留區相當的保護區系統。至於劃設的區域,靠近翠峰湖的望洋山一線可做為緩衝區,有限度的提供給民眾進入森林中體驗台灣水青岡的季節變化與生態景觀,至於銅山至鹿皮山一帶,則可劃成核心區,作為台灣水青岡森林之保存與研究使用。 保護區系統的成立僅是代表該物種完成初步調查的開始,伴隨的第二步驟的監測,才是稀有物種保育的開始。建議植物社會的動態變化,氣候或地形干擾所形成之崩塌變化、植群演替之變化及族群數量之動態變化,由於調查的人力較多,可3年觀測一次,而幼苗之生長變化較快,需每年進行詳細的觀察。至於開花、結果等物候學的變化,則建議每月至少一次。 回列表 瀏覽人次:420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