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取樣及其化學性質之分析工作

:::
計畫名稱溪水取樣及其化學性質之分析工作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5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臺灣大學(負責人:李嗣涔 校長)
計畫主持人陳宏宇
計畫執行時間95年03月-95年12月
研究經費560仟元
  • 計畫目標:

    本研究計劃延續94年度計畫,持續由台灣島內10條河流的14個水文量測站進行每個月定期2次之溪水樣品採集,及各種不同項目之溪水化學特性的解析。分析項目仍然延續94年度的內容,包括了:(1)顆粒有機碳(POC),(2)碳酸鈣(CaCO3),(3)金屬元素(Al、Fe、Mn、Zn、Cu等),(4)溶解態(Na、K、Mg、Ca、SO4、Cl等離子。
    以瞭解溪水中相關顆粒的有機碳、碳酸鈣成份之百分比,及金屬元素和溶解物質的含量多寡。並進一步探討河流中、下游集水區之山崩比例,或地表逕流沖刷與植生作用間的彼此關聯性,以探討在枯水期、豐水期及颱風季節期間,各不同集水區內相關林班地植生作物的變化。
  • 研究成果:

    本研究成果主要離子濃度最高之測站為二仁溪的南雄橋測站,其次是曾文溪的新中測站,此二測站河水中主要離子濃度普遍較其他測站為高,甚至於在同一時期中,其濃度值可差距達數十倍之多,其中高屏溪水體中氯及鈉離子亦明顯較其他測站來得高。而不同區域之河川的主要離子濃度差異變化,可能是由於各河川所處地區之母岩組成有所不同,使得母岩經風化後釋出進入河川之主要離子濃度有所差異所致。
    研究結果顯示,河水中主要離子濃度變化的差異可能是受到河川流域之母岩組成、風化程度與降雨稀釋等因素影響所致,同時也隨著季節的變異而呈現明顯的差異變化。大抵上,氯及鈉離子濃度多呈現夏秋季較低,冬春季較高的現象,硫酸鹽與鎂離子亦有類似夏低冬高的變化趨勢,鉀離子則因不同河川而有不同的變化,部份河川鉀離子呈現夏季較高的現象。河川氯、鈉等主要離子的差異除了當地河川流域岩性之差異外,母岩風化程度的不同,亦會造成河川主要離子的差異變化。此外,人為活動如農業種植所使用的鉀肥、魚塭養殖所使用的硫酸銅等亦可能被雨水沖刷或排放進入河川中。感潮河段之主要離子濃度則可能受漲退潮之海水混合所影響。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本研究持續建立河水有機碳及主要離子含量資料庫,對於進行集水區環境變遷探討,提供重要的資訊,有助於瞭解在枯水期、豐水期及颱風季節期間各不同集水區內相關林班地植生作物的變化狀況,以進一步監控林地變遷趨勢及研擬森林經營管理因應對策。
回列表
瀏覽人次:36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