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福山地區亞熱帶雨林種子雨之研究

:::
計畫名稱臺灣北部福山地區亞熱帶雨林種子雨之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5年
受委託機關私立東海大學(負責人:程海東 校長)
計畫主持人孫義方
計畫執行時間95年04月-95年12月
研究經費510仟元
  • 計畫目標:

    接續先前之研究計畫,透過長時間之資料累積,將可比較各植物於年間其開花結果之變化,得知氣候變化或颱風干擾對於植物開花結果之影響,並瞭解福山地區優勢樹種之物候及其繁殖策略。本年度將延續先期之研究計畫,完成4年又17週共225次種子雨之收集。
  •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摘要:
    為了解臺灣北部福山地區亞熱帶雨林種子雨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變化,於福山25公頃森林動態樣區內,設立了87個0.5-m2的種子網,自2002年9月開始至2006年12月,每週收集種子網內之花、果實、種子等繁殖體,為期共223週。
    研究期間共收到43科73屬86種植物之繁殖體、28,678顆成熟種子;於植物組成上,種子數量最多的植物是九芎,其次為裏白饅頭果,樣區優勢樹種烏來柯與山龍眼則僅有少量種子被收集到。分析各植物之開花、果熟時間,51%的植物之平均開花時間落在4月到6月之間,40%的植物之平均結果時間落在9月到11月之間,而開花時間之集中程度較果熟時間為高。在研究期間,各植物之種子量於四年間變化均大,且有明顯豐欠年的現象。而2005年3月福山地區發生霜害,對樣區優勢樹種開花、結果均有明顯的影響,唯影響程度不一。

    檢討與建議:
    1. 福山地區植物開花、結果具有明顯季節性,開花時間主要集中於4~6月,果實成熟時間則在9~11月,多數植物開花、果熟的時間都很集中,僅少數植物果熟時間較不規則。
    2. 在研究期間發現多數植物之開花、結果均有豐欠年之差異,且結果之年間變異大較開花為大。
    3. 霜害對於不同植物影響各異,對多數植物造成開花量或結果量大幅降低,僅九芎有相反的表現,而此現象應可由其為落葉樹種此點解釋。
    4. 樣區部份優勢樹種,如烏來柯與山龍眼,於研究期間並僅收集到少量成熟果實或種子,造成的原因不一,但均有可能造成這些樹種更新上的限制。
  • 八、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1. 長期收集種子雨資料,可深入瞭解福山亞熱帶雨林樹種之物候現象,並探究其中優勢樹種可能之繁殖策略與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2. 目前全球另有5國家6處樣區以相同研究方法進行監測,本研究可與其共同分享資訊、技術經驗、研究成果及人員交流。
回列表
瀏覽人次:468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