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白輪盾介殼蟲之真菌性天敵調查及其在生物防治之評估

:::
計畫名稱蘇鐵白輪盾介殼蟲之真菌性天敵調查及其在生物防治之評估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5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台灣大學(負責人:李嗣涔 校長)
計畫主持人曾顯雄
計畫執行時間95年04月-95年12月
研究經費745仟元
  • 計畫目標:

    針對國內不同生態捿地中不同種類之介殼蟲或粉蝨之寄生真菌進行採集,並進行分離、培養與鑑定。測定各菌株對白輪盾介殼蟲及粉蝨之病原性,並加以測定其寄主範圍後進行量產條件測試及最佳劑型研發。最後評估此等真菌性天敵對白輪盾介殼蟲或其它近似種害之防治成效,以作為實際推廣應用之參酌。
  • 研究成果:

    執行成果摘要:
    本試驗由高雄縣大竂鄉、台南縣白河鎮、嘉義縣大埔鄉、天母、烏來及木柵採得寄生於介殼蟲與粉蝨之寄生真菌Aschersonia spp.。共有Aschersoni aleyroids、Aschersonia sp.、A. cubensis及A. goldiana 17個isolate。分別利用採得之Aschersonia spp.以及5株來自生物資原保存及研究中心的Beauveria bassiana進行白輪盾介殼蟲的接種試驗,以確定菌株對白輪盾介殼蟲的致病能力。致病力試驗是以濃度為107 (conidia/ l) 的分生孢子懸浮液接種於蘇鐵白輪盾介殼蟲上,最後再進行鏡檢觀察是否受到侵染。今年度之試驗結果並未獲得可感染蘇鐵白輪盾介殼蟲之菌株。另外,為提高機會得以分離得可寄生於蘇鐵白輪盾介殼蟲的昆蟲寄生真菌,我們請求林務局台東區域的同仁協助採集蘇鐵葉片,目前正由採集回來的蘇鐵葉片進行鏡檢收集當中,希冀可以盡快獲得可寄生於蘇鐵白輪盾介殼蟲的昆蟲寄生真菌。

    檢討與建議:
    由於目前試驗結果並未獲得可感染蘇鐵白輪盾介殼蟲之菌株,另評估同翅目之昆蟲寄生真菌Aschersonia spp.對同翅目昆蟲具有專一性,因此嘗試由Aschersonia spp.之菌株收集著手。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蘇鐵白輪盾介殼蟲主要為害蘇鐵科 (Cycadaceae)、美洲鳳尾蕉科 (Cycadaceae)與蕨蘇鐵科 (Stangeriaceae)的多種植物,其中以蘇鐵屬受害最為嚴重。台東蘇鐵為台灣特有種,目前已經公告列入保護的珍貴稀有植物,在生態上的意義實屬珍貴。
    目前蘇鐵白輪盾介殼蟲己擴散至全國成為常年性危害蘇鐵之害蟲而難以完全將其滅絕,唯有採取定期防治一途。然而,台東蘇鐵自然保留涵蓋面積約290公頃且為山區起伏不平之地勢。以如此廣大之面積加上山區地勢,若以化學藥劑進行定期則防治所需耗費之大量人力物力不可小覷。如果能輔以生物防治加以施放天敵 (如昆蟲寄生真菌或寄生性與捕食性昆蟲),利用天敵可於自然界隨著寄主昆蟲繁延的特性使白輪盾介殼蟲密度降低,如此一來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回列表
瀏覽人次:35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