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不同疏伐強度作業對真菌組成結構與多樣性之影響

:::
計畫名稱人工林不同疏伐強度作業對真菌組成結構與多樣性之影響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5年
受委託機關私立東海大學(負責人:程海東 校長)
計畫主持人汪碧涵
計畫執行時間95年04月-95年12月
研究經費928仟元
  • 計畫目標:

    全程目標為探討人工林生態系經營與生物多樣性保育間的關係,本計畫研究不同之疏伐作業,對該人工林中真菌組成結構與多樣性之影響,供作人工林生態系經營及生物多樣性保育之參考。本年度目標為調查收集疏伐前各樣區真菌多樣性的基礎資料。
  • 研究成果:

    1. 完成樣區內小樣區設置
    2. 蕈菇類真菌相之調查
      95年一月至十月份之間共出動280人日執行野外調查,調查計410種真菌共17,074個個體,至少包括41科真菌,其中以口蘑科佔最優勢,已鑑定出各樣區菌種數量如報告所示。比較各樣區之多樣性,天然林已累計有70種,高於其他11個人工林樣區的10至70種。雖然11個人工林樣區只有10至70種,但是11個人工樣區的菌種組成不同,共獲得392種真菌。在出菇數目方面,多數人工林樣區出菇數較天然林為多,尤以第七、第九、第十樣區最多。
      以真菌科別為單位,統計各樣區的真菌各科所含物種數,天然林有20科真菌,包括了蠟傘科、口蘑科、粉褶菌科、光柄菇科、傘菌科、鬼傘科、紅菇科、鵝膏科、側耳科、靴耳科、牛肝菌科、松塔牛肝菌科、多孔菌科、花耳科、木耳科、髮菌科、肉盤菌科、炭角菌科、黏菌及接合菌,其中鵝膏科、炭角菌科及接合菌為只在天然林中發現﹔人工林樣區的真菌則包含了口蘑科、環柄菇科、絲膜菌科、光柄菇科、球蓋菇科、裂褶菌科、糞傘科、側耳科、鬼傘科、蠟傘科、傘菌科、珊瑚菌科、皮革菌科、牛排菌科、靈芝科、花耳科、膠耳科、木耳科、鬼筆科、馬勃科、地星科、肉盤菌科、柔膜菌科以及火絲菌科。 相較於福山228種大型真菌(張東柱、周文能、吳聲華,2000)蓮華池樣區276 種擔子菌(周文能,2000),本計畫本年已獲得 410種真菌,應與高調查密度、頻度與面積有關。
    3. 真菌營養群之調查 於巒大事業區人倫林道調查時,發現以腐生性種類為最多,共發現了土棲腐生、木棲腐生及糞棲腐生共397種17,039個,其次為共生性真菌,共發現了11種24個,以及有些種類為蟲棲寄生的真菌,如蟲草為代表,共2種11個。
      人工林與天然林皆以腐生真菌為優勢,人工林中99.3% 的種類為腐生菌,0.7%為共生菌,包括紅絨蓋牛肝菌、乳牛肝菌及混淆松塔牛肝菌;天然林中87%的種類為腐生菌,13%為紅絨蓋牛肝菌及紅菇科共生菌。紅菇科共生菌只在天然林出現。蟲棲寄生的真菌,皆為蟲草類真菌,只在人工林發現。
    本計畫之初步執行成果次第發表於研討會:
    Pi-Han Wang*, Wan-Rou Lin, Yen-Ting Wang, I-Fang Sun (2006) Macrofungal diversity in the Cryptomerioid japonica plantations in Taiwan. The 8th international Mycological Congress. Queensland, Australia.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基礎資料可作為:
    1. 稀有真菌種的保育;
    2. 森林群聚結構變化指標;
    3. 開發真菌棲地模式等的依據。
    了解森林中真菌的多樣性、功能、與群聚變化之生態學後,可將將真菌多樣性與功能納入人工林經營策略中。
回列表
瀏覽人次:37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