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政府資訊公開 > 研究報告 (計畫成果) > 平地造林樹種之監測與撫育管理 跳過此子選單列請按[Enter],繼續則按[Tab] 列印 分享 Facebook gplus twitter plurk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平地造林樹種之監測與撫育管理 ::: 計畫名稱平地造林樹種之監測與撫育管理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5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臺灣大學(負責人:李嗣涔 校長) 計畫主持人王亞男 計畫執行時間95年04月-95年12月 研究經費880仟元 計畫目標: 評估平地景觀造林政策之執行成效與政策評估,其中包括平地造林之價值與林木生長之績效。分析平地景觀造林政策之理論基礎及願景,實證分析執行成效及其效益。 研究成果: 執行成果摘要:土壤質地方面,2002年栽植之各試驗地樣區之土壤質地有些微差異,分別為壤土及砂土。樹高與基徑方面,可看出各樹種之樹高與胸徑均為常態分佈。不同樹種在不同樣區中,其平均樹高與基徑皆有明顯差異。 北部樣區:樹種之林木成活率低,桃園木麻黃(35%)、桃園白千層(62%);生長狀況不佳(4年生樹高約1.7 m);存活的林木中,樹梢葉子多因昆蟲之取食而有枯萎、破損等情形(90%的林木有此情形,單株葉子受害比例約5%);景觀上林木空隙大,不易成林(試驗區內林木密度低、冠幅小,約1 m)。 中部樣區:栽植樹種以台中土肉桂成活率較高(83%),台中烏心石(52%)、彰化大葉桃花心木(53%)、彰化台灣櫸(46%)、嘉義桉樹(46%)、嘉義苦楝(27%)、台中大葉桃心木(21%)則較低;生長狀況以彰化大葉桃花心木(DBH 6.8 cm)、台中土肉桂(DBH 6.6 cm)、彰化大葉桃花心木(DBH 5.9 cm)為最好,其他樹種之DBH約在4.5 cm-5.7 cm之間;病蟲害之情形少(約5%的林木發現昆蟲啃食、斑點等病徵);景觀上台中烏心石(冠幅1.7 m)、彰化台灣櫸(冠幅2.4 m)樹冠層已接近鬱閉。 南部樣區:栽植樹種屏東杜英(86%)、屏東黃蓮木(84%)皆有不錯成活率,屏東大葉桃花心木也有66%之成活率;生長狀況三樹種差距不大,DBH 介於4.5-5.1 cm,樹高介於2.9-3.5 m;病蟲害之情形少(約5%的林木發現昆蟲啃食、斑點等病徵);景觀上已近鬱閉(冠幅在1.5 m以上)。 東部樣區:台東、花蓮之各樹種成活率皆高(屏東茄苳、楓香、水黃皮、台灣櫸,花蓮台灣欒樹、肉桂杜英、茄苳皆在85%以上),但是屏東樟樹、光臘樹,花蓮樟樹則在60-70%左右,而花蓮鐵刀木成活率則只有33%,不適宜栽植;生長狀況以花蓮杜英(樹高 5.8 m)、花蓮台灣欒樹(樹高 4.6 m)較佳;病蟲害情形比例不高,台東地區之病蟲害比例約在15-20%,花蓮地區則在0-10%;景觀上也以花蓮杜英、台灣欒樹(冠幅 2.5 m以上)較佳。 檢討與建議: 本計劃針對不同地區各不同之造林樹種進行調查,相關因子變異大,且補植資料不足,故調查後之分析,比較複雜。 桃園、嘉義樣區位在沿海,易淹水,且混有海水,故排水問題很重要,另可選擇耐淹水及廣鹽性樹種補植。 中部樣區(台中、彰化) 大葉桃花心木存活率偏低。可能根系較淺,生長快速,建議以其他本土樹種如烏心石、樟樹取代。 花蓮兆豐地區之鐵刀木存活率過低,推測為可能適應不良。建議以本土樹種補植或取代。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由本計劃之結果可初步了解不同地區樹種選擇之依據,供爾後該地區(尤其是平地)造林時樹種之參考,減少錯誤機會,增加未來發揮之效益。 建立造林樹種生長量監測方法,對於未來造林業務執行成效之追蹤、監督提供具體調查、分析方法。 對於不同地區、不同造林樹種已經產生之病蟲害提供防治方法,可能產生之病蟲害提供預防發生策略,有助於造林業務之革新。 利用樣木進行樹幹解析,根據調查結果計算其材積及連年生長量與樹木年輪特徵值,並測繪出樹幹形狀,有助於其生長及材積分析之準確度,此部份有助於業務之創新。 對平地景觀造林樹種之建議栽植方法、撫育管理策略提出具體建議。 回列表 瀏覽人次:67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