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溪河口溼地生物資源調查及資料庫建置

:::
計畫名稱將軍溪河口溼地生物資源調查及資料庫建置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5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嘉義大學(負責人:李明仁 校長)
計畫主持人李明仁
計畫執行時間95年04月-95年12月
研究經費866仟元
  • 計畫目標:

    調查與建置全區域的生物資源種類與數量等資料;未來可供進一步的溼地自然公園景觀與設施規劃,依據基地環境特性,研擬適當的景觀遊憩活動內容以及生態資源保育與教育措施。本計畫主要目標配合94年度7-12月的調查資料,補充調查1-6月的生物資源,以建構將軍溪河口溼地全年的生物資源概況。
  • 研究成果:

    1. 執行成果摘要:
      1. 在生物資源方面分植被、昆蟲、兩棲與爬行類、鳥類、魚類、藻類分次分區調查。
        • 植被部分分北、中、南3個樣區,每個樣區設3個10 m × 共有15科22種,其中12種為原生種,10種為外來種,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主要優勢物種分別為大花咸豐草及木麻黃,濱海植物則以濱刺草與馬鞍藤為主要優勢物種。
        • 昆蟲部分設置北、中、南三個試驗小區,每小區大小約 10×50 m,每月於各小區之每一樹種逢機取樣10株,觀察樹種上之害蟲及天敵種類,將軍溪河口溼地防風林之主要樹種包括有木麻黃、黃槿、水黃皮、銀合歡等,而害蟲種類計有23種之多,隸屬6目17科,至於捕食性天敵種類則有13種,隸屬6目7科。
        • 兩棲與爬行類部分,採取徹底的種類清查或資源清查為原則,根據動物之特性,著重在(1)動物相名錄的收集,(2)短期的,有時間限制的定量調查,(3)嚴格的,短期的有數量限制的取樣調查等三方面進行。每月固定點3處,各固定點間隨機作穿越線取樣調查,調查方法包括:穿越線取樣法、捕捉調查、定點調查及訪問調查等,調查結果,兩爬類總共發現2目6科7種生物相,其中兩棲類1目2科2種11隻,爬行類1目4科5種22隻。
        • 鳥類部分,利用定點間巡迴方式調查鳥類族群,於研究區內設置三個觀察點,調查方式約四周進行一次觀察,於上午8時至10時之間,逾三個地點分別進行約20分鐘之調查,回程時再做比對性觀察。
        • 魚類部分,將採樣區域分成三個固定的採樣站,分別使用網魚法(如流刺網、手拋網);釣魚法及陷阱法(如蝦籠、魚籠)等,或訪視當地漁民,以進行魚類相之調查。綜合兩季所採集之魚種,共記錄到28科31種。依其棲性,次級淡水種之魚類有2種;迴游及河口種之魚類有5種;河口及沿海種之魚類有11種;近海及沿岸種之魚類有11種,顯示將軍溪河口溼地環境仍保有豐富且不同棲地類型的魚種。就地點而言,在出海口共採獲到26科30種之魚種最多,其中又以鰏科為最多,共採獲3種;蓄水池後方共採獲到5科6種,其中以雜種吳郭魚為最多;蓄水池前方則為5科6種,其中也是以雜種吳郭魚為最多。在出海口地區之魚種數量最多,主要結果是出海口位於河海交界處,具有較多的營養鹽,相對地食物豐富且多樣,因此造成此區域魚種歧異度較高。而在此兩季採樣當中,並無發現任何外來魚種的蹤跡,可見此地區尚未遭到外來種的入侵,也顯示出此地區之生態亦未遭到破壞。
        • 藻類部分,是延續94年度的調查計畫,以將軍溪水域為範圍,由內向外分三樣點,江海水以浮游生物網過濾後,將採得的藻水先以Leugol solution 固定,待攜回實驗室後利用光學及位相差顯微鏡觀察藻細胞型態並進行藻種分類及計數。分析結果發現,水域中共出現51種浮游與58種附著藻類,涵蓋七個藻類門(矽藻、綠藻、裸藻、甲藻、藍綠藻、紅藻及褐藻)。
      2. 將軍溪土壤化學性質分析,土壤pH值測定以8.58±0.21為最高,以7.19±0.11為最低。土壤鹽度以10.40±0.63為最高,以0為最低。土壤之含氮量濃度以0.25±0.02%為最高,以0.08±0.02%為最低。有效磷含量以0.49±0.00ppm為最高,以0.07±0.01ppm為最低。土壤之交換性鈣離子濃度以8.94±0.37cmol(+)kg 為最高,以3.33±0.45 cmol(+)kg 為最低。土壤之交換性鉀離子濃度以0.84±0.07cmol(+)kg 為最高,以0.17±0.02cmol(+)kg 為最低。土壤之交換性鎂離子濃度以1.16±0.10 cmol(+)kg 為最高,以0.16±0.04 cmol(+)kg 為最低。土壤之交換性鈉離子濃度以21.95±0.66 cmol(+)kg 為最高,以0.13±0.04 cmol(+)kg 為最低。
      3. 完成將軍溪出海口溼地環境生物資料庫查詢系統,相關物種基本資料、調查資料及環境基本資料運用現有資訊技術,以屬性資料配合空間資料進行圖文互查功能開發,並完成生態調查資料查詢定位、土壤分析資料查詢定位、生物多樣性分析資料查詢及調查資料匯入作業等系統開發。
    2. 檢討與建議:
      經過94、95年的調查,已經建置全區域的生物資源種類與數量等資源,將軍溪河口溼地生態環境也建立完整的資料庫查詢系統,據此,可依基地環境特性,規劃適當的景觀遊憩活動內容以及生態資源保育與教育措施,將此區域開放為自然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遊憩區,充分而確實傳達生態保育之觀念。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提供團隊合作建置特定區域的生物資源。
回列表
瀏覽人次:510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