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猛禽類資源調查與褐鷹鴞生活史研究

:::
計畫名稱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猛禽類資源調查與褐鷹鴞生活史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5年
受委託機關社團法人台灣省野鳥協會(負責人:伍子善先生)
計畫主持人林文隆
計畫執行時間95年04月-95年12月
研究經費398仟元
  • 計畫目標:

    九九峰位於台中縣及南投縣交界處的烏溪北岸,屬於國有林班地埔里事業區第八至第二十林班範圍內,行政區範圍涵蓋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台中縣霧峰鄉及太平市,整個區域面積約15 km2,海拔約200-700m之間。九九峰地層為頭嵙山層,岩性為膠結差之礫石,與三義火炎山、六龜十八羅漢山為同一地質構造,加上坡度陡峭,因九二一地震(1999.09.21)後造成多處坍方及邊坡滑動,地貌大為改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即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於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公告成立「九九峰自然保留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地震崩塌斷崖特殊地景,面積1,198.4466 ha。

    九九峰因其地形險惡,長久以來人為擾動比較少,也因此蘊藏豐富的生物資源,整理過往在此研究的相關資料,保留區及其鄰近地區的植物資源至目前為止共記錄維管束植物112科295屬393種(廖秋成,1992)。其中,以天然闊葉混淆林面積最大,其次為天然針葉闊葉混淆林及果園等(陳添水,2005)。菇菌34科63屬103種;內生菌根菌13種(彭國棟等,2004)。動物資源則有鳥類約100種;哺乳類約20種;兩棲爬蟲類約48種;昆蟲約756種;蜘蛛約272種(彭國棟等,2004;林文隆,2004a、2004b、2004c;林瑞興等,2003;林務局南投林管處台中工作站,2003;陳元龍,2001;鄭錫奇等,1995)。在這些類群中,每年仍有不少學者或業餘研究者在此發現新種,或是新記錄種,如九九峰秋海棠(Begonia bouffordii)、石虎(Prionailarus bengalensis)等(林務局南投林管處台中工作站調查資料,2005)。2004年南投林區管理處委託台灣省野鳥協會調查九九峰陸域脊椎動物時,甚至記錄了在台灣首度繁殖的佛法僧(Eurystomus orientalis)(台灣省野鳥協會,2004)。因此,未來本保留區應該還會有新增物種的可能。

    2005年,南投林管處委託台灣省野鳥協會進行本保留區的猛禽類資源調查,乃鑑於猛禽為高階消費者,為穩定生態系的要角,也是檢視生態系健全與否的指標(del Hoyo, 1999; König et al., 1999; Voous, 1988; Mikkola, 1983; Everett, 1977)。加上國內針對遷移性猛禽的研究風潮(潘致遠,2005;孫元勳等,2005;楊懿資、陳炳煌,2005;蔡志遠,2005;陳世中,2005、2004、2003;李璟泓,2004、2003、2002、2000、1999;劉承天,2004;蘇俊榮,2004;蔡乙榮,2000、1998、1994;許育誠、劉小如,2000;范強東,1996、1997;劉小如,1991),因此進行全區域猛禽種類普查,以及遷移路徑推測的工作,以了解九九峰保留區是否為八卦山之外另一穩定的過境路徑。在該年的調查中,共記錄21種猛禽,其中隼形目猛禽3科15種,分別為鶚科(Pandionidae)的魚鷹(Pandion haliaetus);鷲鷹科(Accipitridae)的花鵰(Aquila clanga)、大冠鷲(Spilornis cheela)、東方蜂鷹(Pernis ptilorhyncus)、普通鵟(Buteo buteo)、澤鵟(Circus spilonotus)、灰面鵟鷹(Butastur indicus)、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北雀鷹(Accipiter nisus)、台灣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日本松雀鷹(Accipiter gularis)、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隼科(Falconidae)的紅隼(Falco tinnunculus)、游隼(Falco peregrinus)。鴞形目猛禽1科6種,分別為鴟鴞科(Strigidae)的鵂鶹(Glaucidium brodiei)、東方角鴞(Otus sunia)、黃嘴角鴞(Otus spilocephalus)、領角鴞(Otus lettia)、褐鷹鴞(Ninox scutulata)與長耳鴞(Asio otus)。21種猛禽中,遷移性猛禽佔了13種,留棲性猛禽則有8種。該年的研究成果同時陳述四種日行性留棲猛禽(大冠鷲、東方蜂鷹、鳳頭蒼鷹及台灣松雀鷹)的盤旋時段、灰面鵟鷹與赤腹鷹在過境期的食性,以及黃嘴角鴞的繁殖習性(台灣省野鳥協會,2005)。本年度的調查工作乃延續去年度的普查,另在第二部份針對去年提出的指標物種-褐鷹鴞進行初步的生活史研究。由於褐鷹鴞為夜行性猛禽,過去相關研究非常少,加上褐鷹鴞對環境的敏感度較高,因此針對褐鷹鴞的鳴叫時間、繁殖習性、食性與獵食行為等的研究為九九峰地區除了東方蜂鷹之外(劉小如、黃光瀛, 2005、2006),另一種嘗試深入研究的猛禽。
  • 研究成果:

    經過為期兩年的調查發現,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的猛禽種類相當豐富,且同時提供了留棲與遷移兩大屬性猛禽所需,可謂中部地區低海拔猛禽觀察研究的熱點。建議可以繼續進行定點監測,部分種類甚至可以考慮在定點內捕捉繫放,配合GIS系統以推算整個保留區的猛禽密度。限制猛禽數量及分布除食物外,繁殖環境的條件亦是關鍵因子。國外利用巢箱吸引猛禽繁殖早已行之有年,但國內僅有少數針對小型鳥類進行巢箱繁殖研究。

    去(94)年度調查期間曾嘗試與九九峰周邊社區一起合作,進行巢箱掛設的實驗,截至目前為止,共有大赤鼯鼠、領角鴞、黃嘴角鴞等三種生物進駐繁殖。未來,若要進行特定物種的監測,巢箱其實是可以考慮的一種方式。
回列表
瀏覽人次:489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