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地區海岸防風保安林功能之效益評估

:::
計畫名稱花蓮地區海岸防風保安林功能之效益評估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4年
受委託機關林業試驗所(負責人:金恆鑣 所長)
計畫主持人陳財輝
計畫執行時間94年07月-95年06月
研究經費93仟元
  • 計畫目標:(延續93-94年度研究計畫)

    1. 花蓮地區東臨太平洋,海岸景緻極佳。台灣東部受到太平洋暖流影響,氣候條件與其他地方差異極大,再加上洋流強力沖刷,海岸沙土顆粒也明顯較西部海岸沙土為粗,移動性飛沙危害雖較小。但本地區海岸防風林之林帶幅狹小,加上微地形變化及土地利用改變等諸多因素,對現存防風林之效益有待深入評估及提出改善方法。
    2. 海岸林之保安功能需考量,風速、風向、溫度及濕度等氣象要素,地形、地物、地面粗造度等地理要素,樹種、林份構造等林帶構成要素,以及林帶配置方式等項。本計畫
      1. 持續收集中央氣象局花蓮測站設立以來之氣象資料,調查本地區天氣的長期性變化。
      2. 以問卷調查方式,詢問當地耆老、知識份子及遊客,對於防風林對於風害防止、熱輻射降低等保安機能的效益、景觀遊憩的必要性等之認識程度,以及對保安林被不當使用的觀感等,做為今後海岸林經營管理之參考。
      3. 以移動式多層分速計,首先與中央氣象局花蓮測站風速計校準後,於花蓮南濱、七星潭等海岸不同林相處,測定不同林分構造前後之風速剖面,分析地形及植被狀態對風速衰減的效果。
      4. 調查花蓮海岸防風林之林帶幅分布、林分鬱閉度,以及林帶橫斷面高度形狀,同時測定海岸林裸露地空中鹽分發生情形,防風林前後之鹽分附著及落下量,分析海岸林分對空中鹽分之捕捉功能,以及不同季節防風林對鹽害之抑制效果。
      5. 調查鹽風對海岸不同樹種生長之影響,測定海岸鹽風造成樹形及林形之變化;以及海岸林土地使用改變對現存海岸林木產生的影響,最後針對各項調查分析,提出花蓮海岸地區造林最佳時機、防風林樹種及其配置方式等選擇依據。
      6. 調查花蓮海岸木麻黃林更新樹種之生長現況,探討海岸樹種天然下種機制,以及人工更新樹種選擇等有關更新方法之建議,做為海岸林經營管理之依據。
  • 研究成果:

    本研究以花蓮南濱公園及七星潭保安林帶,調查海岸林之環境特性。結果顯示,七星潭海岸林颱風後林帶67 m處減風效果僅有39%,較颱風前74%減少35%,然而在140 m處防風效果仍有70%,防風林雖被破壞但防風效果依然存在。颱風前後防風林帶減鹽效果相差在5%以內,飄鹽對此防風林影響不大。而且颱風後木麻黃葉片與土壤鹽份量及空中飄鹽量之分佈,仍隨水平距離增加而遞減。目前花蓮港海岸保安林面積雖極小,此林分防風遮蔭的機能雖極有限,但為防止海岸邊難以預料之暴潮危害、造成人民生命財產之嚴重損失,此類保安林分宜保持海岸保安林之編定,不宜輕率解除保安林之編定。雖然台灣東海岸及西海岸環境條件有些差異,但海岸沙灘與海岸林木係為一體,兩者休戚相共,保安林帶應包含沙灘在內。同時因東海岸洋流力道強勁,過度在海岸沙灘栽植地林木可能會被狂風暴浪沖失,宜配合於暴雨、大浪時多加調查其林木栽植邊界,在七星潭海岸高潮線以上之沙灘地僅栽植蔓荊、馬鞍藤等定砂植物。在海岸林帶外緣,需加強林投等低矮灌木植栽,以消減暴潮對內緣海岸林分之沖襲危害。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1. 花蓮縣境內之海岸防風保安林大都於日據時代編入,由於時代環境變遷,再加代管機關縣政府疏於營管之下,有逐漸式微之趨勢,對國土保安影響甚鉅。地方政府為發展觀光事業,常以海岸防風保安林阻礙地方發展,並置疑其保安林之功能,作負面宣導誤導民眾,而迭提解編,此研究成果可彰顯該等保安林之功能及其存置必要性,並提供經營管理之參考。
    2. 了解花蓮海岸氣象分佈特性,供未來海岸林建造時機選擇基準。
    3. 了解海岸林防風保安功效,可具體規劃如何改善目前海岸林帶不足的缺失。
    4. 了解花蓮地區民意對海岸林的期待為何,做為今後經營管理參考。
    5. 提出花蓮海岸木麻黃林更新方法,建立海岸複層混合林。
回列表
瀏覽人次:49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