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林業在生態旅遊發展成效之評估-以羅東處為例

:::
計畫名稱社區林業在生態旅遊發展成效之評估-以羅東處為例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5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負責人:郭義雄 校長)
計畫主持人廖學誠
計畫執行時間95年06月-96年05月
研究經費585仟元
  • 計畫目標:

    1. 評估社區林業計畫對社區發展生態旅遊之成效。
    2. 研擬區域型步道在環境屬性上的評估指標。
    3. 分析社區居民及遊客對當地社區區域型步道的環境識覺與滿意度。
    4. 瞭解社區推動生態旅遊的資源經濟效益。
    5. 研擬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策略規劃。
    6. 提供林務局羅東處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建言。
  • 研究成果:(包含「執行成果摘要」及「檢討與建議」)

    1. 執行成果摘要
      林務局於2002年開始推動社區林業計畫以來,羅東林區管理處即積極推動,鼓勵當地社區熱烈參與,轄區內的林美、中山、松羅及朝陽社區甚早就參與社區林業計畫,尤其是林美社區的「林美生態村營造計畫」更於2006年獲選為第二階段林業示範社區,此外,羅東林區管理處也協助社區發展生態旅遊,其中區域型步道如林美石磐步道、新寮瀑布步道、松羅國家步道及朝陽國家步道等,對社區生態旅遊內涵的深化更是具有莫大得助益。本研究是以上述社區及步道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當地生態旅遊及社區林業計畫等相關問題。
      從研究結果中得知,居民與遊客均非常認同森林步道的功能,民眾與森林步道互動密切,造訪步道的動機以欣賞大自然、運動健行、放鬆心情並且休息等三項為主,遊客獲得步道資訊的來源,主要是透過家人及朋友介紹,有高達93.2%遊客表示願意再遊,顯示這些森林步道深受遊客所肯定。另外,透過層級分析法得知,森林步道的環境屬性以自然及人文資源的權重值最高(0.603),其次為步道特色(0.218)及步道設施物(0.179),換言之,以生態旅遊觀點而言,最能吸引遊客造訪的因素是當地的自然及人文資源。在滿意度方面,不論是居民或遊客最滿意的均是當地森林步道內部的非生物資源(空氣、溪水及地景),顯示居民及遊客都非常滿意步道附近的清新空氣、乾淨溪水及美緻的地景,不過居民及遊客也都希望步道的公共及休閒遊憩設施如廁所、停車場、涼亭及座椅等能有所加強及改善,而大眾運輸及聯外道路的交通能夠更為便捷。
      在步道的遊憩經濟效益評估方面,透過雙界二元條件評估法評估居民及遊客對步道永續經營的願付價格,居民的平均值在679.03元至1490.98元間,中位數值介在427.06元至1026.98元之間,遊客則介在464.24至592.43元間,中位數值在379.92元至560.78元間,居民的願付價格明顯高於遊客,此乃由於居民對步道的認同感較高,且步道能帶動當地的社區發展所致。就整體SWOT分析而言,羅東處的森林步道自然與人文環境資源豐富、社區認養步道並積極推動旅遊、當地居民已具有相當共識、且已有初步的管理機制與規範等是主要內部優勢,不過在內部環境劣勢上,社區資源調查仍待持續加強、社區經費及人力都相當不足、停車場與廁所設施迫切需要等問題都極待克服。在外部環境機會方面,北宜高速公路的開通、公私團體的積極協助、生態旅遊觀念的興起等,都對社區經濟發展有所助益,但是遊客過多造成環境生態的破壞及鄰近觀光景點的競爭則是重要威脅。根據社區與步道的內外環境影響因素進行SWOT分析後,我們提出以下11項策略規劃,謀求社區與步道的永續發展:
      1. 積極發展生態旅遊、促進當地產業升級。
      2. 加強環境教育解說、融入社區資源特色。
      3. 尋求公私部門提供社區所需之協助。
      4. 整合資源培養社區營造人才。
      5. 提供社區居民生態就業機會。
      6. 落實「生態承載量」管理機制。
      7. 訂定社區公約、減少衝突發生。
      8. 進行市場區隔、創造社區利基。
      9. 加強「使用者付費」觀念的宣導。
      10. 對步道環境進行全盤監測。
      11. 建立社區策略聯盟、共同推動社區觀光。
    2. 檢討與建議
      本研究綜合近一年來的實地觀察與研究結果,針對國有林附近社區的發展,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1. 以環境生態保育為基礎;
      2. 以生態旅遊發展為途徑;
      3. 以森林步道系統為網絡;
      4. 以環境教育解說為橋樑;
      5. 以永續社區林業為目標。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提供區域型步道遊憩效益的評估方法,有助於未來林務單位推動社區林業計畫之落實。
回列表
瀏覽人次:529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