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政府資訊公開 > 研究報告 (計畫成果) > 呂氏攀蜥分布及棲地利用調查計畫 跳過此子選單列請按[Enter],繼續則按[Tab] 列印 分享 Facebook gplus twitter plurk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呂氏攀蜥分布及棲地利用調查計畫 ::: 計畫名稱呂氏攀蜥分布及棲地利用調查計畫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5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負責人:郭義雄 校長) 計畫主持人呂光洋 計畫執行時間95年06月-96年05月 研究經費460仟元 計畫目標: 調查呂氏攀蜥於台灣的分佈範圍。 調查呂氏攀蜥在太平山地區與神秘湖地區之族群數量與基礎生態調查。 研究呂氏攀蜥使用何種棲地環境。 初步瞭解呂氏攀蜥的生活史。 研究成果: 分布狀況調查: 本季調查時間內所調查的林道與步道總計十五條,神祕湖四條(金洋村志南澳林道入口,南澳林道南線、神祕湖自然保護區、飯包山林道),太平山六條(土場至太平山莊沿線、觀音石步道、翠峰林道、翠峰國家步道、鐵杉林國家步道、見晴懷古步道),太魯閣沿線步道五條(砂卡礑步道、燕子口步道、九曲洞步道、白楊步道、石門山步道),調查結果顯示呂氏攀蜥在神祕湖區的數量相當穩定,但也只侷限在南澳林道南線、神祕湖保護區兩處,調查時間內均可發現呂氏攀蜥蹤跡,而在金洋村至南澳林道入口調查期間無呂氏攀蜥記錄;在其餘地點只在太平山觀音石步道與太魯閣洛韶發現零星個體,詳細族群大小仍須再深入調查,藉此瞭解呂氏攀蜥在台灣分佈狀況。 基礎生態調查: 捕獲個體的各形值之均值在外表形質,呂氏攀蜥頭長平均20.96 mm,吻肛長平均61.35 mm;體重平均6.36 公克,樣區內捕獲的個體主要的體型大小45至75 mm之間,屬於中大型個體亦為成體的類別。測量個體的體重範圍從2.35 公克至8.7 公克,其中4.5~7.0 公克的個體最多(131隻),體重小於3.0 公克及大於8.0 公克的個體皆僅有6隻,且體重小於3.0公克的均是幼體。 本季的調查紀錄中,以每月一至兩次的調查紀錄顯示,六月中紀錄個體中,雌蜥抱卵的狀況較明顯,而在八月底調查紀錄中,可明顯發現調查個體的數量逐漸減少,顯示呂氏攀蜥活動月份,主要以五月至七月為主,而八月觀察之個體中,雌性個體的數目明顯較少,且雄性個體的展示行為也較不明顯,可推估八月以進入呂氏攀蜥蜴的生殖月份後期,相較於六月而言,雌蜥出現於展示場所的現象較明顯,而在八月底至九月的調查中,已經有幼蜥的調查紀錄,且部分紀錄到之幼蜥,亦會有展示行為的表現。而在十一月份冬季調查方面,明顯發現呂氏攀蜥活動減少,只要天氣晴朗仍偶爾可見其活動。而在食性調查上,目前以生理食鹽水催吐之紀錄中,只紀錄到一雄蜥有進食狀況,催吐出部分鱗翅目幼蟲與膜翅目,而在調查紀錄中,目前亦有發現捕食直翅目昆蟲,例如:蝗蟲,而目前紀錄食性個體仍需量化,以求更精準之數據。在調查過程中,曾發現有斷肢的個體,推測可能為當地天敵造成的損傷,但調查中未發現樣區內其他物種捕食呂氏攀蜥的狀況,故此方面仍會繼續調查以釐清祈天敵種類為何。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增進對特稀有物種生物學的瞭解 經由全面性的調查瞭解物種資源在林管處轄區的分布 回列表 瀏覽人次:37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