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利用鳥巢箱鳥類之生殖習性調查及監測

:::
計畫名稱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利用鳥巢箱鳥類之生殖習性調查及監測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6年
受委託機關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負責人:湯曉虞)
計畫主持人姚正得
計畫執行時間96年03月-96年12月
研究經費700仟元
  • 計畫目標:

    本研究將針對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利用巢箱築巢的山雀科鳥類(青背山雀、黃山雀及赤腹山雀)、茶腹鳾、棕面鶯等鳥種,從比較能解釋行為上諸多差異的個體層次切入,透過行為觀察先行瞭解其自然史,包括生殖生物學、配對系統的變動情形、雌雄間行為上的交互關係等。比較各鳥種間對於鳥巢箱及棲地利用上的差異,以及食性上的種間變異。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內較常利用鳥巢箱進行繁殖的三種鳥類分別是茶腹鳾、棕面鶯與青背山雀等,黃山雀偶而也會加入築巢的行列,但是每年只有1-3個巢。經過最近6年來的觀察,發現青背山雀親鳥可能對於繁殖棲地有極強的忠實性,歷年來至少有17隻青背山雀(包含6對生殖對)連續2年都選擇在同樣的生殖區進行繁殖。調查中也發現棕面鶯比較不喜歡在空無一物的巢箱中築巢,因此常在青背山雀使用過後的巢箱築巢繁殖。
  • 研究成果:

    1. 巢箱設置與使用率監測
    2. 繁殖期監測鳥類行為模式
    3. 生殖行為觀察
    4. 青背山雀育雛期間的食性觀察
    5. 青背山雀對生殖棲地忠實性之探討
    6. 青背山雀繁殖失敗之探討
    7. 鳥類生殖習性即時影像及網路傳輸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利用鳥巢箱鳥類之生殖習性調查及監測計畫自2005年執行迄今3年,透過繁殖季期間研究人員定時的巢箱巡查以及巢內錄影觀察的輔助,幫助我們得到青背山雀、棕面鶯、黃山雀及茶腹鳾等四種較常使用巢箱的鳥種之生殖生物學的基礎資訊,並記錄了許多在野外難以觀察到的生殖行為現象。尤其是青背山雀及棕面鶯,每年都有10對以上的繁殖個體使用巢箱,並呈現出較穩定的生殖成功率,因而累積了相當多且連續的生殖行為觀察資料,非常適合以上述兩鳥種為主要研究對象來進一步探討其生殖生態及配對系統方面之學術研究。此外,對於黃山雀、茶腹鳾及台灣藍鵲等特有種或特定鳥種的生殖及行為觀察也應持續累積紀錄,以充實我們對上述鳥種的生物學知識並監測其族群的動態變化。以下根據歷年來資料的彙整及發現的現象提出幾項未來可以持續觀察探討的方向。
    1. 今年首度根據歷年青背山雀個體對巢箱利用的資料來探討該鳥種對繁殖棲地的忠實性;然而,由於缺乏野外觀察資料,我們對於青背山雀在非繁殖季期間個體活動範圍及其配對或結群狀態仍然不清楚,如果能夠對曾觀察到對繁殖棲地呈現忠實性的個體進行追蹤觀察,將有助於釐清青背山雀繁殖領域及配對建立的過程。
    2. 彙整2002-2007年繁殖失敗的巢箱資料,發現青背山雀在育雛階段繁殖失敗的原因中有一半來自於天敵的掠食,且天敵類別裡可能有極高比例為蛇 類;今年繁殖失敗的4巢黃山雀亦有1巢確認是由於天敵掠食所致。若能針 對每一個繁殖巢箱都設置錄影系統監測,將有助於較明確判斷掠食者的種類,而能進一步研擬防禦掠食者的策略,或是設置能有效防止天敵入侵的設施。
    3. 透過巢內攝影的影像觀察,首度證實了青背山雀的雛鳥可能因為天敵入侵的壓迫而產生提早離巢的行為,本年度觀察到上述情形的兩巢分別較其平均離巢天數(約21天)提早了5天及3天離巢。提早離巢的雛鳥,其存活率及活動模式(例如接受親鳥餵食或自行覓食)與在正常天數離巢的雛鳥是否存在差異,期望可以透過對於離巢幼鳥的持續追蹤與觀察而有進一步的數據可供比較。
回列表
瀏覽人次:42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