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杜鵑和玉山杜鵑之生理生態調查及育林技術研究

:::
計畫名稱台灣杜鵑和玉山杜鵑之生理生態調查及育林技術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6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嘉義大學(負責人:李明仁 校長)
計畫主持人李明仁
計畫執行時間96年02月-96年12月
研究經費570仟元
  • 計畫目標:

    1. 全程目標 杜鵑屬植物,為全世界顯花植物中相當大的一屬,在台灣原生杜鵑比例高達73%。探討杜鵑可在極度逆境環境下成為優勢植物之原因,以應用在台灣原生杜鵑之推廣。
    2. 本年度目標 杜鵑類植物能適生在許多悪劣之生育地中,最大功臣應歸功於杜鵑類菌根菌之共生,在嘉義處轄區內有台灣杜鵑及玉山杜鵑等杜鵑屬植物,其生育地實屬極嚴苛的逆境,探討台灣杜鵑及玉山杜鵑之杜鵑類菌根菌,如確有杜鵑類菌根菌之功效,可應用在台灣原生杜鵑之推廣,據此可將台灣原生杜鵑之美展現於國人眼前。
  • 研究成果:(包含執行成果摘要及檢討與建議)

    成果摘要:
    1. 杜鵑林土壤進行分析後顯示,台灣杜鵑根系之土壤樣本,依土壤性質分為OA層、E層及B層等三層;玉山杜鵑根系之土壤樣本,依土壤性質分為OA層、E層及B層等三層。
    2. 台灣杜鵑林土壤化學性質,pH值以B層4.82± 0.03為最高,以OA層3.54 ± 0.01為最低;全氮量、可置換性陽離子鈣、鉀、鎂、鈉濃度、有效磷皆以OA層為最高;以B層為最低。玉山杜鵑林土壤化學性質,pH值以OA層3.34± 0.04為最高,以OA層3.54 ± 0.01為最低;全氮量、可置換性陽離子鈣濃度、有效磷以OA層為最高;可置換性陽離子鉀、鎂、鈉濃度、有效磷以AB層為最高;以OA層為最低。
    3. 台灣杜鵑根系中分離之菌株,分離純化後可分為兩種形態。玉山杜鵑根系中分離之菌株,亦可區分為兩種形態。在編號豐Rf1及Rf2之分離菌株中,都可明顯看出節分生孢子。在阿里山Rp1之分離菌株中,可明顯觀察到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柄;另在Rp2之分離菌株中,可觀察到節分生孢子。。經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皆有類似菌絲圈及菌絲之構造。
    4. 經不同光度及光質之台灣杜鵑及玉山杜鵑種子發芽試驗後,台灣杜鵑及玉山杜鵑種子分別於相對光度79.14%及100%有最大平均發芽率,於黑暗中發芽率甚低。光質試驗發現,台灣杜鵑及玉山杜鵑經不同光質處理後,對種子之發芽率具有極顯著之影響,概略區分為三群:紅、紅+黃(橙)及黃色玻璃紙處理者為一群,種子有較高的發芽率;綠色及藍色玻璃紙處理者為一群,發芽率稍有降低趨勢;紅+藍色玻璃紙及黑色塑膠袋處理者為一群,其發芽率更低。
    研究建議:
    夏季採集之台灣杜鵑及玉山杜鵑插條不適用於扦插繁殖,接種2個月之台灣杜鵑半合成苗在苗高及根頸直徑上並無顯著差異,但接種菌根之小苗相較於對照組較沒有枯黃之情況發生,對環境適應力有所提升。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有助於落實本處執行原生植物復育推廣工作,將台灣原生杜鵑之美展現於國人眼前,強化台灣原生杜鵑之推廣工作。
回列表
瀏覽人次:571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