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伐作業對人工林真菌相的影響

:::
計畫名稱疏伐作業對人工林真菌相的影響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6年
受委託機關東海大學(負責人:程海東 校長)
計畫主持人汪碧涵
計畫執行時間96年04月-96年12月
研究經費880仟元
  • 計畫目標:

    調查收集疏伐前各樣區大型真菌多樣性的基礎資料,完成調查各樣區大型真菌之出菇物種、數量與分佈。
  • 研究成果:

    本研究調查巒大事業區人倫林道人工柳杉林疏伐前後真菌多樣性,設立十二個一公頃柳杉人工林樣區與一個天然林樣區為對照。九十五年一到十月及九十六年二、三、六月,在小樣區內以地毯式搜索調查,樣區間以穿越線調查真菌子實體的種類、數量、分佈及著生基質,共獲得34科364種真菌共60,793個子實體,完成鑑定184種,單位面積人工林之真菌多樣性不一,樣區間菌相差異很大,種數在31到66種,天然林大型真菌計101種,高於人工林,其菌相亦大不相同。但十二個人工林樣區共計有313種真菌,種數隨調查面積而增加。口蘑科與環柄菇科佔優勢,紅菇科共生菌只出現在天然林。
    1. 蕈菇類真菌相之調查
      疏伐前調查從95年一月至96年六月份共出動400人日執行野外調查,調查計 364種真菌共60,793 個個體,至少包括34科真菌,完成鑑定184種。
      比較各樣區之多樣性,天然林累計101 種,高於其他人工林樣區的 31至66種。雖然12個人工林樣區只有31 至66種,但是12個人工樣區的菌種組成不同,共獲得313種真菌,種數隨調查面積而增加。人工林樣區以第九、第十、十一樣區出菇數最多;多數人工林樣區出菇數較天然林為多。人工林樣區的真菌則包含Agaricaceae、Auriculariaceae、Bolbitiaceae、Boletaceae、Clavariaceae、Clavicipitaceae、Clavicoronaceae、Corticiaceae、Cortinariaceae、Crepidotaceae、Dacrymycetaceae、Exidiaceae、Geastraceae、Hydnaceae、Hygrophoracea、Hypocreaceae、Lepiotaceae、Lycoperdaceae、Phallaceae、Pleurotaceae、Pluteaceae、Polyporaceae、Pyronemataceae、Ramariaceae、Reticulariaceae、Sarcosomataceae、Schizophyllaceae、Sclerotiniaceae、Strobilomycetaceae、Strophariaceae、Trichocomaceae、Tricholomataceae、Xylariaceae,共33科真菌,天然林有17科真菌,包括了Auriculariaceae、Boletaceae、Clavariaceae、Corticiaceae、Cortinariaceae、Crepidotaceae、Dacrymycetaceae、Hygrophoracea、Lepiotaceae、Pleurotaceae、Polyporaceae、Pyronemataceae、Russulaceae、Sarcosomataceae、Strophariaceae、Tricholomataceae、Xylariaceae,其中Russulaceae只在天然林中發現。各樣區真菌組成相異。
    2. 真菌營養型調查
      於巒大事業區人倫林道調查時,我們發現以腐生性種類為最多,土棲腐生及木棲腐生菌共346 種60,695 個,其次為共生性真菌,共發現了16 種 95個,以及有些蟲生真菌,如蟲草為代表,共 1種 3個。
    3. 有潛力之指標性物種調查
      根據95年全年的調查資料選擇了數量多、分佈廣的優勢種,有潛力為指標物種的真菌,包括天鵝色環柄菇(Lepiota cygnea)、尖頂地星(Geastrum triplex)、白色擬枝瑚菌(Ramariopsis kunzei)、及楔形銳孔菌(Oxyporus cunneatus)。白色擬枝瑚菌是人工林樣區最多的菌種之一,分佈於第5,6,7,8,9,10,11,12樣區,出菇季節從四月到九月。尖頂地星廣泛分布於第1,2,3,4,5,6,9,10,12樣區,集中於夏季出菇。天鵝色環柄菇,分布於十一個樣區,出菇時間長,從春天3月至秋末10月都可於林中發現。楔形銳孔菌是多孔菌的一種,除第2樣區未發現外,分佈於十一個樣區,大多於5-10月出菇。
    4. 疏伐後優勢真菌之變化
      2007年十月份疏伐過後,林下枯枝落葉及砍伐留下的段木很多,真菌出菇量比上一年同期略增,其中多孔菌佔優勢。比較2006年十月疏伐前與2007年十月疏伐後的真菌多樣性,已鑑定菌種中,相同處理兩次調查都出現的有三種,楔形銳孔菌(Oxyporus cunneatus)、略薄多孔菌(Polyporus tenuiculus)與黑柄微皮傘(Marasmiellus nigripes)。楔形銳孔菌為疏伐前分佈相當廣泛的物種,比較06年10月疏伐前與07年10月疏伐後之出菇情形如下:在未疏伐區,不同樣區出菇有增有減;在25%疏伐區,2007年的出菇數降低;50%疏伐區,出菇數增加。
      略薄多孔菌,未疏伐樣區2007年十月出菇數降低;25%疏伐區2006年10月四個樣區都有出菇紀錄,2007年10月疏伐後,則沒有發現其子實體。50%疏伐區,07年疏伐後出菇數增加。黑柄微皮傘於2006年疏伐前沒有紀錄,2007年10月疏伐後,於25%疏伐第7樣區及50%疏伐第8樣區分別發現33個及15個。優勢真菌族群變化不一,可能受作業影響程度不一,亟待明年調查研究。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基礎資料可作為:
    1. 稀有真菌種的保育;
    2. 森林群聚結構變化指標;
    3. 開發真菌的棲地模式等重要研究課題的依據。同時,在了解森林中真菌的多樣性、功能、與群聚變化之生態學後,森林管理者才能將真菌多樣性與功能之考量納入經營管理策略中。調查優勢真菌族群之變化,以其作為指標性物種。
回列表
瀏覽人次:37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