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后地區自然生態保育之定位及遊客承載量之評估(2/2)

:::
計畫名稱桶后地區自然生態保育之定位及遊客承載量之評估(2/2)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7年
受委託機關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
計畫主持人張明雄
  • 計畫目標:

    本研究以桶后地區的自然保育定位與遊客承載量之評估為目標,從蒐集桶后地區相關文獻與國內保育相關地區之遊客承載量文獻為出發,以實地生態調查、活動設施、遊客計量與訪談的方式,進行桶后地區保育現況與遊客遊憩行為與活動分析,進而依分析結果提出桶后地區的生態保育定位,以及適合的遊客承載量,作為主管單位制定桶后地區永續保育發展之參考。
  • 研究成果:

    在二年研究期間,針對桶后林道3 個100 公尺的樣區進行5 個季節的野生動物相調查,共記錄120 種野生脊椎動物,包括鳥類53 種、魚類8 種、兩棲類動物17 種、爬蟲類動物17 種、哺乳動物23 種以及蝦蟹類2 種,其中有28 種為保育類動物,27 種為臺灣特有種的脊椎動物。桶后溪林相相當完整,溪流流量與棲地結構穩定,適宜野生動物活動與棲息的空間。因此,本區域具有以資源保育為原則,進而發展生物多樣性教育與永續利用價值的潛力。未來應進行較長期且涵蓋較廣的範圍的野生動物相調查與生態系研究,以作為進一步整體規劃為保育與教育場域的參考。
    本研究繼續針對遊客進行遊憩問卷訪談,大多數遊客對現行管制措施都表示瞭解與認同,也認為現行的管制方式,讓其能輕鬆地獲得較好的體驗感受與休憩品質,充分感受到桶后溪的水清、溪美、林綠的優質活動場域,未來不僅願意再次前來遊遊憩與活動,也願推薦親朋好友前來從事體驗活動。而針對釣客進行問卷,多數釣客同意本區進行垂釣管理制度,且同意使用者付費機制。設施方面,本研究針對步道與停車空間進行計數,停車空間共145 位,已達使用飽和;沿林道雖多聯絡道但屬短程方便通行之小徑。
  • 建議:

    97 年度舉辦之「桶后地區未來發展與定位」座談會,共邀請桶后溪資源管理相關之林務局、水利署、臺北縣政府、烏來鄉公所等公部門以及溪流環境協會、生態旅遊協會與自行車健行等團體,共同討論桶后地區現況與未來發展,會中建議桶后地區應以非觀光遊憩為目的之經營管理為主,可適度推動生態旅遊行程與運動。座談會也建議可朝向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劃設與垂釣區發展,並嘗試延伸桶后溪封溪護漁之保育行動,擴展為垂釣管理試行區等。未來應持續本研究所召開之座談會模式,藉由具共同特性之單位與團體的對話機制,互相就權責與目標進行討論與協調,應可有效凝聚桶后地區經營管理與發展共識與建立分工合作之夥伴關係。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桶后地區自然生態保育之定位及遊客承載量之評估(2/2) pdf pdf 檔案大小:1410KB 下載次數:679
回列表
瀏覽人次:40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