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池長期生態監測計畫(3/3)

:::
計畫名稱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池長期生態監測計畫(3/3)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7年
受委託機關華梵大學
計畫主持人賴玉菁
  • 計畫目標:

    環境汙染或環境改變,除了透過一般物理及化學的資料可以得知外,亦常以生物作為環境狀態的參考指標。溼地生態系是一具有高生物多樣性的環境,由於溼地位於水陸交界的緩衝地帶,生活其中的物種種類包含了藻類、水生植物、無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及哺乳類等,都可被選擇做為溼地環境的指標生物。奧萬大森林遊樂區之生態池,為一新構築之人工溼地,而國內以生物指標對人工溼地環境監測之評估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本研究計劃延續第一年之水質、藻類、兩棲類與地棲型哺乳類相之持續調查與監測外,以及第二年之水生植物種類組成,覆蓋面積的季節性變化與水棲昆蟲群聚演替過程,期能建構此一中海拔山區之生態池之生態效益及水池環境中物種的演替機制,以作為往後生態工法施作時之生態效果評估及後續環境維護與管理之參考依據。
  • 研究成果:

    本計畫分別以水質、藻類、水生植物、水棲昆蟲、兩棲類與中小型地棲哺乳動物為指標,利用水質變化與不同藻類對營養鹽濃度變化的反應,監測生態水池的演替狀況;並以兩棲類物種在不同時程的組成變化以及水池周圍中小型地棲哺乳動物的組成與活動行為,評估生態水池對周圍原有環境的影響。水質檢測的樣品採樣及保存,依照行政院環保署公告之水質檢測標準執行;藻類分為浮游藻類與附著藻類兩種分別於固定樣點採樣分析;兩棲類與中小型地棲哺乳動物調查方法則包括聲音收集、夜間調查與紅外線自動照相機等,紀錄並分析調查物種與分佈。水質分析資料顯示濕地有逐漸傾向營養濃度遞減的狀態,然自第三年外來物種入侵後開始有機物質濃度有上升的趨勢。藻類組成因時改變,初期以浮游藻類為主,後期伴隨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長,以附著藻類佔優勢,顯示水藻的組成與水中營養鹽變化與水生植物生長密切相關。兩棲類共發現3 科9 種,自濕地創建後依序進入,相對數量之增減與各物種紀錄之繁殖季節大致吻合,各物種並有特定的分布空間,兩棲類多樣性與微棲地多樣性有高度相關。三年的兩棲類物種調查顯示物種名錄並無顯著差異,然而物種相對數量已有改變,自2007 年6 年開始,少數優勢物種的趨勢較為明顯。全區共發現中小型哺乳動物共10 科11 種,人工濕地周圍的樣點與其他樣點地棲型物種並無太大差異。研究顯示濕地系統的建置提供區域內兩棲類重要的棲息環境與繁殖場所,並提供其他物種多樣的棲地環境。水池內多樣之微棲環境可以提供較高的兩棲類生物多樣性。水質、藻類、水生植物與兩棲類之間有極高度的相關。然隨外來種進入、營養濃度降低、藻類組成改變與水池微棲環境之多樣性降低,生物多樣性似有降低之趨勢,應特別予以注意。
  • 結論與建議:

    本計畫為首次針對人工構築之生態水池環境中的自水質、藻類、水生植物、兩棲類至哺乳類動物進行調查的全面性監測計畫,由於此生態池雖位於屬中海拔山區的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內,且無受到家庭、畜牧及工廠等污水注入的影響,藉由工程以生態工法施工的情況下,除可以瞭解生態池在模擬中海拔地區淺水域環境中的演替情況外,亦可藉由監測資料了解各生態系統組成之間的關係,提供施工團隊或管理單位在經營與維護管理上的參考。
    1. 奥萬大生態池水質俱貧營養源特質
    2. 水質的變動影響藻類與水生植物的變動並互為回饋
    3. 水質檢測為重要之維護管理依據,執行時可試以簡易水質試劑測試。
    4. 兩棲類利用不同的微棲地環境,多樣的微棲環境會維持較高的生物多樣性。
    5. 區域內哺乳動物向豐富,建議進行全面性調查並針對特定物種擬定保育對策。
    6. 水池的後續維護管理,建議先確認目標,並依目標持續進行。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池長期生態監測計畫(3/3) pdf pdf 檔案大小:3975KB 下載次數:1041
回列表
瀏覽人次:46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