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政府資訊公開 > 研究報告 (計畫成果) > 闊葉樹種苗木蟲害評估 跳過此子選單列請按[Enter],繼續則按[Tab] 列印 分享 Facebook gplus twitter plurk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闊葉樹種苗木蟲害評估 ::: 計畫名稱闊葉樹種苗木蟲害評估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8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臺灣大學(負責人:李嗣涔 校長) 計畫主持人鹿兒陽 計畫執行時間98年04月-98年12月 研究經費548仟元 計畫目標: 本計劃將選定至少6種台灣常見苗圃闊葉樹種,在苗圃中以標示及持續觀察的方式,調查各苗木的植食程度,並定期取樣以進行化學分析了解葉部特性,所得結果可用來探討植食程度與葉部特性間的關係,此外也持續調查各類苗木上的植食昆蟲種類。本計劃亦將以模擬植食的方式,探討各種苗木對於不同植食程度的反應,模擬處理同時也會加上環境因子的變異以了解兩個因子的交互作用。 研究成果: 本研究在台大實驗林溪頭苗圃進行,以光度及施肥處理來了解6個台灣原生闊葉樹種--青剛櫟(Cyclobalanopsis glauca var. glauca)、紅楠(Machilus thunbergii)、烏心石(Michelia compressa)、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i)、台灣櫸(Zelkova serrata)苗木的昆蟲植食狀況,重要結果如下: 樹種中以無患子及台灣櫸葉面積所受昆蟲植食損失最高(17.8~51.0%),其餘4個樹種明顯較低(0.5~10.5%)。遮蔭及施肥處理對樹種植食損失影響不顯著。 昆蟲植食程度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以春夏兩季較高,在葉片成熟後再被取食的情形較少,但是由於無患子及台灣櫸持續落葉的緣故,葉面積損失率的調查數值在後期會有下降的情形。 高光度及肥力對苗木直徑生長皆有促進效果,高肥力對苗高生長也有正面助益,樹種間以櫸木的直徑生長最為顯著。 樹種中以無患子及台灣櫸葉部氮濃度最高,總酚類濃度則以楓香及台灣櫸最高,無患子及烏心石較低,顯示各樹種在生長與防禦上各有不同的策略。 樹種間葉面積損失率的差異與葉部氮濃度間具顯著相關,葉面積損失率最高的無患子及台灣櫸的葉部氮濃度也是最高。樹種間葉面積損失率的差異則無法以葉部總酚類濃度解釋。 本研究中6個樹種的基本生理特性及有很大差異,因此植食程度差異顯著。土壤肥力高低明顯改變葉部養分濃度,雖然短時間內對植食程度的影響似乎有限,但長期可能影響植食昆蟲取食的行為。光度的影響較小,或許是遮蔭處理並未造成光度降低太多之故。 取食葉片的昆蟲以鱗翅目幼蟲種類最多,此外同翅目幼蟲長大量發生在某一樹種。鱗翅目種類雖多,大多僅零星發生,對苗木造成的損害有限,其中比較麻煩的是螟蛾科的樟綴葉螟(Orthaga olivacea (Warren, 1891)),此種幼蟲會群聚吐絲將枯葉黏成一大團,數量多時會將大多數葉子完全吃光,對苗木的生存及生長傷害很大。 檢討及建議 昆蟲植食程度有明顯的季節性,因此相關的調查應至少持續一年。 土壤肥力高低度對於苗木對應植食傷害意義很大,因此在評估相關事項時應考慮土壤肥力因子。 本研究光度處理的對比不夠明顯,也許並不能反應光度真正的影響。 樹種植食程度高低差異明顯,在選擇造林樹種時需將此特性考慮在內。 有些植食昆蟲種類的食性專一,有些則食性龐雜,因此選擇造林樹種時需考慮先前是否有某種昆蟲大量發生的紀錄,若屬食性專一的昆蟲種類,則相對應樹種應盡量避免之。 在決定植食昆蟲的防治方法時,應考慮昆蟲習性。 多數植食昆蟲造成的傷害不大,因此不需進行任何處理,在苗圃管理時大多以手移除昆蟲或剪除燒毀部分枝條或植株即可,若是傷害過於嚴重才需要以化學藥劑進行全面防治。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在台灣關於林木植食行為的定量研究很缺乏,本研究具有先鋒的指標意義。 了解重要造林樹種植食程度高低及與植食程度相關的特性,提供造林樹樹選擇時決策資訊。 大多數的植食昆蟲都不會明顯抑制苗木的生長,因此無需積極處理;某些昆蟲取食經評估確定會對苗木生長或健康造成傷害,在進行防治處理前應大量收集或進行試驗以求對環境、昆蟲行為及植物生理特性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以求事半功倍,並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鱗翅目的分類絕大多數以成蟲為之,但是取食植物的卻是幼蟲階段,本研究凸顯鱗翅目幼蟲與成蟲的連結相關研究的重要性。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闊葉樹種苗木蟲害評估 pdf 檔案大小:5145KB 下載次數:1726 回列表 瀏覽人次:429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