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政府資訊公開 > 研究報告 (計畫成果) > 99年度臺灣河岸防沙生態綠帶樹種篩選與現況調查 跳過此子選單列請按[Enter],繼續則按[Tab] 列印 分享 Facebook gplus twitter plurk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99年度臺灣河岸防沙生態綠帶樹種篩選與現況調查 ::: 計畫名稱99年度臺灣河岸防沙生態綠帶樹種篩選與現況調查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9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嘉義大學(負責人:李明仁 校長) 計畫主持人何坤益 計畫執行時間99年04月-99年12月 研究經費695仟元 計畫目標: 全程目標 針對目前揚塵嚴重河川之河岸進行防砂綠帶現況調查與評估,河川下游河口地區適生植群生態調查,以選育出潛在之耐適物種;發展該耐適物種之育苗技術,以提供減緩揚塵所復育之栽植參考。 本年度目標 利用河岸適生植群生態調查,選育潛在耐適物種。發展耐適揚塵植帶樹種之培育技術,提供推廣栽植參考。 就台灣地區主要揚塵嚴重之河川,如濁水溪、大肚溪、大甲溪、及卑南溪下游河段,進行河岸防沙綠帶現況調查與評估,分析河岸防沙綠帶適應現況調查,探討其目前防塵效益及改善之建議,以推廣抗?塵樹種栽植。 研究成果:(需含執行成果摘要、檢討及建議) 執行成果摘要 針對揚塵危害嚴重之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及卑南溪等五條河川進行河床上潛在植群研究及河川沿岸之綠帶現況調查與綠帶樹種之適應性、健康性研究;經本次調查之結果及將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後,可知在各河川河床上之優勢草本植物為馬鞍藤、海埔姜、大花咸豐草、孟仁草、白茅;大型草類則以甜根子草為優勢。但其中大花咸豐草及孟仁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並不適宜作為河床上定沙之植物。在河床上之植被,多以群叢方式出現,表示在河床上的環境惡劣且物種間競爭及外力干擾情況極為嚴重,植被動態變化需進行長時間的監測與觀察,以瞭解在不同時節之河床植被變化。 在目前所建造之河岸防護林帶中,木麻黃仍為生長適應性最佳之樹種;其次為黃槿,但其仍會受到風切效應而影響高生長,另一方面,因黃槿的萌蘗性強,故適宜做為建造河岸防護林複層林的樹種,以進一步提高防沙效益。而其他用來作為防護林的水黃皮與厚葉石斑木,則需遮蔽較多的地方才能正常生長,如在防風籬或其他防風樹種後方。 在西部河川沿岸之潛在植群中,生長情況最為良好,且有天然更新情況發生之樹種有構樹、苦楝及朴樹。但除木麻黃外,其餘樹種仍會受到風切效應而影響其高生長。而在靠近出海口處,限制林木生長的最主要因素仍為乾旱及強風,因此在造林的樹種選擇時,應挑選抗風及耐旱之樹種為佳。 在土壤性質分析方面,目前所調查之土壤鹽度皆屬極低鹽度,對植物影響並不會構成危 害,但有可能是季節不同所造成,因此仍需進行長期的觀查;在pH值部分,在各主要河川沿岸所採取之土壤,其pH值皆為適宜植物生長之範圍,因此也需進行不同季節之觀測,方可對其下正確之定論。 因地理位置的差異,不同樹種在不同河川沿岸的健康性會有所不同,但在黃槿、朴樹、構樹、苦楝等樹種,在西部河川沿岸之健康情況皆為健康,表示其生長適應性良好;而水黃皮在大安溪、大甲溪及大肚溪之生長適應皆為不佳,在濁水溪則因位在較內陸地區,且周圍有防護林與防風籬保護,故其生長狀況良好;因此未來在選擇造林苗木時,位於出海口地區之樹種,對水黃皮應再重新考慮。在東部卑南溪北岸的銀合歡純林,其生長情況良好,但高度亦未超過北岸河堤,因此防風效果不顯著。部分位於農田附近之潛在植群及防護林帶受人為干擾嚴重,已使植群有衰退的現象發生。 河川沿岸越近出海口之環境情況愈惡劣,除乾旱、鹽霧及強風外,尚有因季節風所引起的揚塵危害,因強風帶起的土沙,對林木葉片磨擦或撞擊而造成葉片的損害,進而影響到林木整體的健康情況。因此利用SEM觀察位於揚塵危害區之林木葉片受害情形,其中構樹、 血桐、黃槿、楝樹及草海桐等樹種之葉片受害不明顯;在白千層、榕樹、水黃皮、台灣欒樹、銀合歡及茄冬等樹種的受害情形較嚴重。 檢討與建議 檢討 揚塵議題包含的範圍相當廣大,因此在短時間的研究上成果有限,若要更完整的調查,則需進行長期的動態監測,並蒐集更多相關資訊。 建議 由本次調查結果中可得知,木麻黃為防護林帶最適之上層木, 黃槿則可作為複層林之下層木。 在揚塵環境中亦生長良好的樹種有構樹、苦楝及朴樹,另在緯度較低的大肚溪尚有血桐及草海桐,但草海桐為灌木類,亦較適合作為下層木使用。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篩選具有防風定砂及改善危害之樹種。 發展優勢耐適揚塵樹種育林技術以供林業推廣參考。 減緩揚塵危害以提升環境保護效益。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臺灣河岸防沙生態綠帶樹種篩選與現況調查 pdf 檔案大小:5980KB 下載次數:3188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21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