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度林木生長模式應用於常見平地造林樹種之碳吸存量推估

:::
計畫名稱99年度林木生長模式應用於常見平地造林樹種之碳吸存量推估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9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中興大學(負責人:蕭介夫 校長)
計畫主持人馮豐隆
計畫執行時間99年04月-99年11月
研究經費890仟元
  • 計畫目標:

    本研究將對大葉桃花心木及樟樹2種樹種進行調查,評估其林木生長情形,利用林木生長模式描述林木生長現象之數學模式,探討林木主體和時間的相關性。
  • 研究成果:

    大葉桃花心木藉著結合5S系統包括:遙感探測技術(remote sensing, RS)、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永久樣區(permanent sample plot, PSP)及模擬模式系統(simulate modeling system, SMS),整合過去與現況調查資料,模擬推估新化林場之碳吸存量,而樟樹則著重於單株層級推估。以Schnute生長模式來探討大葉桃花心木地上部與地下部不同生長量之生長的差異性,胸高直徑、樹幹材積、地下部材積生長量中,生長類型為第3類型,代表林木其處在生產的情形下,潛在生長量(W∞)呈現無限大,樹高生長量生長類行為第1類型,為典型生長類型,表示其生長量有極限值,其潛在生長量約可達40 m。
    樟樹以Schnute生長模式來探討地上部不同生長量的生長差異,發現胸高直徑與樹高,生長類型為第1類型,為典型生長類型,表示其生長量有極限值,而樹幹材積生長類行為第8類型,表示林木生長曲線具有漸進線,但生長曲線與時間軸並無相交點。
    以林分地位圖層、林分密度圖層及林分林齡圖層3因子,配合全林模式來推估新化林場大葉桃花心木純林不同時期生物量、碳貯存量、碳吸存量、CO2貯存量與CO2吸存量之情形,區域中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介於0.05-21.83%之間;林分地位圖層係以坡度圖層所推估,林分密度則以林分林齡所推估。
    推估新化林場39.15 ha大葉桃花心木於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與2015年,這5年的情形,結果顯示平均每年碳吸存量約為5.64 ton ha-1,CO2固定量為20.69 ton ha-1。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以平均絕對誤差率作分析,比較真值與推估值的誤差,MAPE介於0.20-27.86%之間,可應用於平地造林地上部碳貯存量推估之用。本研究所選擇之模式係採取乘冪式方式來作為新化林場推估方式,但因乘冪模式在推估短時期誤差可能不大,但若是利用於長時期推估可能會有極大誤差,建議未來進行相關試驗時增加林木樣本,以利建立更良好的模式。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林木生長模式應用於常見平地造林樹種之碳吸存量推估 docx docx 檔案大小:6043KB 下載次數:1733 pdf pdf 檔案大小:4253KB 下載次數:4966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8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