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度「臺灣黑熊分布預測模式及保育行動綱領之建立(1/3)」

:::
計畫名稱99年度「臺灣黑熊分布預測模式及保育行動綱領之建立(1/3)」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8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負責人:古源光 校長)
計畫主持人黃美秀
計畫執行時間98年06月-99年07月
研究經費1,100仟元
  • 計畫目標:

    為了瞭解臺灣近年來人熊關係的發展,透過各種訪查方式,以瞭解原住民族對臺灣黑熊之分布、相關文化和價值,以及人與臺灣黑熊之互動關係,以期釐清國人對於此物種之相關態度及文化價值。
  • 研究成果:

    在19個調查樣區共97個小樣區中(4*4 km2),最佳佔據率模式顯示佔據率隨抵達樣點的可及度增加而減少,需時1天及1天以上的佔據率分別為0.56及0.22;熊偵測率於低遊憩壓力的樣點為0.37,然高遊憩壓力則為0.05。 本研究收集總計1,017筆本島發現黑熊及其痕跡的紀錄,分別涵蓋220和409筆1*1 km2的獨立網格,有熊格有98%位於國有林範圍內,抑或73%位於保護區系統內。利用Maxent(maximumentropy method,最大熵)物種分布模式及採用十項環境變因,包括海拔、坡度、坡向、年均溫、一月均溫、年雨量、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數(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道路密度、離道路的最近距離、離高山型國家公園最近距離,分析兩個時期的有熊格,結果顯示模式的AUC 值皆大於0.9,顯示模式適合度良好,就單一測試環境變因來看,離道路最近距離及離高山型國家公園最近距離皆是預測熊分布最有效的變因。
    二元性的有熊預測分布圖顯示,第一期及第二期分別佔4,718 km2及6,898 km2,佔全島面積之0.13及0.19,顯示有熊分布範圍有增加的趨勢,後者為前者之1.5倍。連續且大面積的核心分布區域有南、北二處,中間以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為界。模式預測分布圖與部落訪談當地居民有關附近山區黑熊分布的狀況十分一致。
    臺灣黑熊的棲地選擇傾向於利用海拔1,000-3,500 m、坡度>30度,植生指數>0.8的環境,偏好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淆林、針葉林的植被,迴避道路密度高及道路附近區域。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本研究可作為未來建立黑熊族群監測調查技術及系統、提升物種分布預測模式的信度、加強棲息地保護、遏止非法狩獵及買賣之參考,以達保育瀕危物種之目標。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臺灣黑熊分布預測模式及保育行動綱領之建立(1/3) pdf pdf 檔案大小:7262KB 下載次數:810
回列表
瀏覽人次:390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