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山自然保留區陸域脊椎動物相調查(1/3)

:::
計畫名稱出雲山自然保留區陸域脊椎動物相調查(1/3)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0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中山大學(負責人:楊弘敦)
計畫主持人張學文
計畫執行時間100年05月18日-101年07月31日
研究經費新台幣951,000元
  • 計畫目標:

    出雲山自然保留區位於荖濃溪事業區第22至37林班及其外緣之馬里山溪北向、西南向與濁口溪南向、東南向,沿溪山坡各100公尺為界範圍之林地,全區面積6,248.74公頃,海拔分布400-2772公尺。

    本保留區本處曾於民國80年間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進行該區之動物相調查研究,建立相關資料。其中共紀錄到13種哺乳類、71種鳥類、11種兩棲爬蟲類及59種蝴蝶類;其中台灣特有種及特有亞種之比例以哺乳類最高達77%,其為鳥類61%,而蝴蝶最少僅3%。惟距調查迄今已近20年之久,且因近幾年該地區屢遭地震、豪雨、颱風等嚴重侵害,實有檢視區內動物資源現況之需要,以作為未來經營管理計畫編擬的參考及落實經營管理效能的提升。

    調查區內動物種類並分析與環境的相關性(本年以鄰近連外道路之區域為調查範圍,需佔全區面積1/3以上),重新建立本區動物名錄
     
  • 研究成果:

    沿著馬里山溪支流與林道兩旁的環境進行調查,依據目視、鳴聲、排遺與自動照相機等共記錄到脊椎動物94種,分別是哺乳動物13科23種,鳥類25科56種,兩生類3科8種,爬蟲類5科7種。其中包括台灣特有種20種,台灣特有亞種41種。保育類動物有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黑熊、石虎及熊鷹等3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台灣野山羊、台灣水鹿、黃嘴角鴞等21種,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台灣山羌、台灣獼猴、台灣藍鵲及梭德氏草蜥等8種。

    調查樣區以1Km²為單位,共調查20個樣格,其中以東蕃里山南1公里之樣格(No.11)調查到47種動物種類最高,其次是東蕃里山以南2公里之樣格(No.5)調查到有44種。

    利用自動照相機搜集哺乳類動物成果,總工作時數為21,870小時(17台次相機),共拍攝2,705張,有記錄到哺乳動物的共有1,407張;記錄到台灣水鹿、台灣野山羊、台灣山羌、台灣黑熊、台灣野豬、黃喉貂、食蟹獴、鼬獾、麝香貓、台灣獼猴與長吻松鼠等11種。OI值台灣山羌為37.4最高、其次是台灣獼猴,OI值為12.6。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出雲山自然保留區面積範圍不如國家公園廣大,但卻擁有許多的動物資源,是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未來若多提供經費與開放給學術機構進入,針對臺灣水鹿、黃喉貂、臺灣黑熊等物種進行研究,例如活動模式、物種間族群變動等,將能加強了解台灣山林物種的生態習性。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出雲山自然保留區陸域脊椎動物相調查(1/3) pdf pdf 檔案大小:5312KB 下載次數:1775
回列表
瀏覽人次:177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