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山椒魚監測及監測模式標準作業程序制定

:::
計畫名稱阿里山山椒魚監測及監測模式標準作業程序制定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0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負責人:張國恩)
計畫主持人呂光洋
計畫執行時間100年06月20日-101年06月30日
研究經費新台幣796,000元
  • 計畫目標:

    1. 就本處阿里山地區進行阿里山山椒魚監測。
    2. 累積基礎生態資料,以利後續進行阿里山山椒魚經營管理之評估。
    3. 辦理山椒魚調查監測訓練並制定監測模式標準作業程序,並轉移技術使同仁能自行監測。
       
  • 研究成果:

    阿里山山椒魚(Hynobius arisanensis)列屬於保育類I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名錄,在台灣分布於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及中央山脈南段。此種山椒魚在阿里山地區的分布及棲地調查,雖曾於民國92年至95年期間進行過調查,然而莫拉克風災對此地區產生莫大的損害,有必要再行調查。本計畫調查其詳細的分布,並進行初步的棲地需求的調查,同時進行族群監測規劃,以提供管理單位研擬相關保育計畫。為使日後林管處監測工作能落實到第一線保育工作人員,我們也辦理了山椒魚保育訓練班。

    阿里山區域歷年山椒魚調查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方面,我們分析了本實驗室在近30年來的調查資料,包括1982年、1990年、1995年及2002年迄今的調查資料,以weighted mean法及Schnabel法比較族群量。weighted mean法結果顯示1993至1996年的族群量最高遠高於其他各期,02至06年族群呈增加,但近年來有逐漸下降的趨勢。Schnabel法的結果則為1993-1996年族群量在300至700之間,2002年至2005年則在100隻左右,06至今以每季調查的方法估算的族群量在355隻至1309隻之間。自忠樣區在1990年的兩個樣區估計量分別為40隻及84.8隻,2006至2010年的估計量在514至1897隻之間,2012年迄今的估計數量為170隻。

    分布調查在阿里山事業區第1、2、3、18、19、20林班及大埔事業區第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林班等地,至今已在每個林班地至少設置5個調查點,包括初期調查共調查過6次,發現山椒魚的林班地有阿里山事業區1、2、3及20林班、大埔事業區205、206、207、208、209、212、213、214林班,即阿里山山椒魚在調查林班地內仍屬廣泛分布。族群監測樣區包括了姐妹潭、復育地及自忠,以約每2個月調查1次的頻率共進行了6次調查。姐妹潭樣區捕獲了20隻,此樣區捕獲的個體以成體為主。復育地樣區捕獲2隻,皆為幼體。自忠樣區捕獲了57隻,包括了12隻再捕獲,此樣區亦以成體為主。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1. 完成阿里山山椒魚文獻收集與分析,以作為宣導與解說之參考。
    2. 完成計畫區內阿里山山椒魚資源調查,提供阿里山山椒魚物種保育之參考依據。
    3. 完成山椒魚調查及監測訓練,並建立監測模式標準作業程序,最為同仁後續自行辦理山椒魚長期監測之依據。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阿里山山椒魚監測及監測模式標準作業程序制定 pdf pdf 檔案大小:13180KB 下載次數:1759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42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