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鯨豚疾病調查與其保育策略(2/2)

:::
計畫名稱擱淺鯨豚疾病調查與其保育策略(2/2)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1年
受委託機關嘉義大學(負責人:李明仁 校長)
計畫主持人楊瑋誠
計畫執行時間101年03月20-102年03月19日
研究經費1,184千元
  • 計畫目標:

    1. 進行計畫執行年度台灣擱淺鯨豚疾病診斷與分析。
    2. 進行近十年台灣擱淺鯨豚疾病回溯性調查分析。
    3. 研究與鯨豚族群健康與永續發展有潛在重大影響之疾病。
       
  • 研究成果:

    1. 台灣四成擱淺鯨豚有大量寄生蟲,可推測其免疫狀況出現異常,原因可為環境污染、病毒感染、以及環境緊迫抑制免疫能力等,因此可作為以上鯨豚免疫功能之間接指標。建議應每隔數年定期調查擱淺鯨豚寄生蟲感染狀況,以掌握我國海域鯨豚因污染、病毒、與生存壓力受影響之狀況。另外建議可向民眾宣導食用鯨豚可能導致寄生蟲感染,以提昇鯨豚保育工作效果並維護國人健康。
    2. 台灣擱淺鯨豚心臟病比例高(77%),心臟病發生比例可作為該海域鯨豚在營養與環境緊迫的間接指標。建議應每隔數年定期調查擱淺鯨豚心臟病發生狀況,以掌握鯨豚棲地品質方可進行管理。此外於活體擱淺救援時應將心臟病診斷與控制列為優先項目,以提升救援成功率並提供野放評估之用。
    3. 研究中自擱淺鯨豚可分離到致病性細菌的比例為90%,因此擱淺救援參與人員必須體認擱淺鯨豚之細菌感染可以傳染至人類並做好人畜共通傳染病防範措施,此外有多達37種細菌為海水遭到陸地來源污染的指標,故自擱淺鯨豚是否分離到陸源細菌甚至是多重抗藥性細菌可作為台灣海洋環境健康的指標之一。建議可以此研究結果向民眾與相關政府單位宣導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海洋的重要性、過期藥品妥善回收、以及維護濕地以作為合適的過濾與緩衝區的概念以提昇台灣海洋環境健康。
    4. 於台灣進行擱淺鯨豚救援時需特別注意肺水腫、細菌性肺炎、擴張性心肌病、心肌局部壞死、脂肪肝、鬱血性肝病、胃潰瘍、腸炎及寄生蟲感染等,另建議成立數個緊急收容站與救援中心,以求即時診斷與治療來提升救援成功率。
    5. 建立擱淺鯨豚健康檢查之標準作業流程,舉辦討論說明會並印製出版,以推廣我國保育承辦人員、獸醫師、研究人員、志工能接受與執行這份標準流程,以有效率且具一致性的方式進行健康檢查或屍體解剖並收集有意義且可進行比較的研究樣本,以作為以上疾病與監測項目的樣本與資料來源。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1. 得出重要野生鯨豚疾病之病因與減輕策略,提供給行政單位於擬訂鯨豚保育策略上之參考。
    2. 擱淺鯨豚健康檢查之標準作業流程手冊,可直接提供現場救援、照護獸醫師專業上的諮詢,可提高擱淺鯨豚之存活率及降低人畜共通傳染病感染的機率。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擱淺鯨豚疾病調查與其保育策略(2/2) pdf pdf 檔案大小:21772KB 下載次數:823
回列表
瀏覽人次:196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