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武山區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資料庫建立

:::
計畫名稱北大武山區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資料庫建立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4年
主持機關屏東科技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
計畫主持人鍾玉龍
計畫總經費4,125,000
1. 「北大武山區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及網頁建立」: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建立北大武山區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及網頁,支持生物多樣性之發展,以提供生態經營與保育之依據。本年度之工作將採用GIS與GPS技術,建置圖層與屬性兼具的北大武山生物資源資料庫,而第一年目標則以海拔1500 m以下樣區之植物、脊椎動物及昆蟲等生態資料為重點。 2. 「北大武山區植物多樣性調查」: 於北大武山區共設25個植群樣區,共有502種維管束植物。降趨對應分析結果第一軸軸長為12.352。以TWINSPAN及群團分析分出植群型,並配合CCA,探討植群型與環境因子之相關性。共分出墨點櫻桃-長葉木薑子型、台灣杜鵑型、高山新木薑子-紅檜型、台灣鐵杉型、米碎柃木-廣東油桐型與菲律賓饅頭果-咬人狗型等6型。在各植群型之中以墨點櫻桃-長葉木薑子型的物種數、Shannon指數與Simpson指數為最高值,而台灣鐵杉型為最低值。台灣杜鵑型每公頃胸高斷面積為最高值;菲律賓饅頭果-咬人狗型為最低值。林分密度則以墨點櫻桃-長葉木薑子型為最高值;台灣鐵杉型為最低值。 3. 「北大武山區昆蟲相調查與分析」: 自2005年3月至11月,於北大武山區內進行昆蟲相調查,結果共採得11811隻昆蟲,分屬18目,即彈尾目、蜚蠊目、鱗翅目、毛翅目、等翅目、螳螂目、虫脩目、直翅目、革翅目、嚙目、纓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脈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長翅目與雙翅目等,其中雙翅目之豐度最高,膜翅目次之,同翅目與鞘翅目為第三、四。若將登山口以上及以下之資料個別進行多樣性指數分析,得知登山口以上昆蟲採集總數為4477,佔37.91%,其Simpson's Index與Shannon's Index分別為0.24及1.64,且優勢目為雙翅目;登山口以下昆蟲採集總數為7744,佔65.57%,其Simpson's Index 與Shannon's Index分別為0.18與1.92,且優勢目為同翅目。 4. 「北大武山陸域脊椎動物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資料庫建立」: 自2005年三月至十一月,本研究於北大武山西麓山區進行20次113個人天的陸域脊椎動物多樣性調查。我們架設的23台自動相機,累計40,659相機工作時,拍攝到1,005張含有動物出現的照片。我們總共記錄到24種哺乳動物。本調查結果顯示低海拔區域對於整個樣區哺乳動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但較大型哺乳動物的密度有偏低的趨勢,而且此次調查也未記錄到人為干擾少的山區可發現的水鹿及台灣黑熊。我們利用不定邊緣圈調查法調查該地鳥相,71個樣站總共記錄8目20科51種,包括繁殖季37種1,528隻次,非繁殖季47種2,248隻次。逢機觀察到的兩棲類和爬蟲類分別有3科9種31隻次,以及5科8種29隻次。本研究建議非法狩獵活動及遊憩壓力對於該地動物族群的潛在影響值得進一步監測。
回列表
瀏覽人次:362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