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國際林業技術交流合作_台日林業經營研討會

:::
計畫名稱加強國際林業技術交流合作_台日林業經營研討會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5年
主持機關中華造林事業協會
主辦單位林務局森林企劃組
計畫主持人張苕哲
計畫總經費498,000
1. 1997年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COP3)通過「京都議定書」,已於今(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全球在降低氣候變化危害的任務上,因而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其對森林碳吸存的貢獻有所肯定,規定1990年以後所進行之非林地造林(afforestation)、更新造林(forestation)及森林砍伐(deforestation)之二氧化碳吸收或排放之淨值,可併入排放減量值計算。同時確認碳排放權交易制度(ET)、聯合減量(AIJ)及清潔發展機制(CDM)架構的建立,使森林資源所吸存的二氧化碳量,將成為一種可交易的產品。台灣雖非締約國,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排名第22名,未來勢必受到來自締約國壓力,因此必須及早因應。在減量方法上,可從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抑制能源消耗來進行;但此種方法將可能對國家整體經濟產生較大的衝擊,同時減量所需成本亦較高。而加強造林以及促進森林永續發展的經營管理策略以增加二氧化碳吸存之環境適應方法,當屬低成本、高效益策略之一。 2. 1999年921集集地區發生7.3級之強烈地震後,台灣地區地質條件嚴重受損,因而誘發中部山區多處大面積崩塌及土石流,再加上近年多次颱風侵襲,密集之降雨量又創下紀錄,使得山區水位急速昇高,河流夾帶大量崩落之土石沖毀下游多項防治構造物,如何建立土石流及崩塌地災害之整體治理對策,以達到自然減災,實為當前之要務。計畫目標: 1. 全程目標: (1) 林業經營以解決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是當今重要的課題,如何維持森林健康,增加二氧化碳吸存量及森林生物量與防止土壤沖蝕崩塌的措施,則有賴林業經營者更縝密的思考和研擬因應策略。 (2) 本計畫擬分年度邀請日本林業界有關森林資源碳吸存策略與土石流及崩塌地整治對策方面之專家學者,以日本之10年森林政策,如何有效因應之經驗與技術,做進一步之面對研討及現場指導,以建立新的觀念和技術體系,供林業相關單位參考。 2. 本年度目標:邀請日本有關森林資源碳吸存策略與土石流及崩塌地整治對策方面之學者專家五人來台指導及參加研討會,以建立新的實務與理論兼具之技術體系,提供林業單位重新調整森林經營重點及提昇效率。 3. 經濟效益:依照京都議定書之約定,日本應削減6%的CO2排放量,其中的3.9%是計畫由森林來吸收,台灣的森林覆蓋率達58%,如能引用日本林業經營的模式積極造林,並將老化之人工林砍伐利用,再重新造林,更新為活力旺盛吸收CO2能力較強之森林,將是降低CO2排放量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本計畫之執行,可以由改善森林經營模式來增加CO2之吸收,以免工業發展受到影響。921地震後,造成台灣地區地質嚴重受損,每遇豪雨即造成很大的災害。日本也是地震頻發地區,引用日本災後重建之技術如何安定坡地,可以有效減少豪雨造成河川下游百姓生命財產、交通設施、農林作物之損失。 4. 其他政策效益或不可量化效益:經由本計畫之執行,可藉由日本森林資源碳吸存策略與土石流及崩塌地整治對策方面之專家學者之指導、研討,以建立新的實務與理論兼具之技術體系,提供林業單位重新調整森林經營重點及提昇效率。
回列表
瀏覽人次:441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