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高山地區小型哺乳類遺傳多樣性之研究:黑腹絨鼠與高山田鼠之親緣地理學研究 (Ⅱ)

:::
計畫名稱台灣高山地區小型哺乳類遺傳多樣性之研究:黑腹絨鼠與高山田鼠之親緣地理學研究 (Ⅱ)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5年
主持機關東海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
計畫主持人林良恭
計畫總經費880,000
台灣高山生態系是台灣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場所,不但特有比例高且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區域。然高聳的山脈對島上的生物族群擴散形成極大的阻隔,物種可能受到不同山系間的山谷或是分布在山脈中不同的河系所形成的深蝕河谷阻礙,導致無法在各山系間進行擴散而形成被隔離的族群。因此探討高山島嶼對棲地、物種及基因的影響為當今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究的重要課題。倉鼠科(Criticidae)為溫帶型小型鼠類,台灣高山地區共分佈有兩種即黑腹絨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與高山田鼠(Microtus kikuchii),分布於海拔2000公尺-3500公尺山區。本研究即檢視此兩種田鼠類之細胞遺傳建立個體核型資料,及分析粒線體及核DNA分子序列差異並建立台灣高山山系區域族群之親緣地理關係,以瞭解台灣高山生態系對生物多樣性遺傳多樣性之影響。黑腹絨鼠於18個採集地點捕獲樣本83隻,高山田鼠7個採集地點共103隻。台灣黑腹絨鼠族群可分為兩核型群,差異在於X染色體的形狀,一群X染色體為acrocentric,另一群為submetametric,呈南北分群現象;DNA分子資料顯示cytb、IRBP及G6pd此三段不同的基因獲得的序列資訊,所建構的親緣關係樹型亦支持台灣黑腹絨鼠南北分群現象。台灣黑腹絨鼠南北群親緣關係為monophyly,起源相同自同一祖先族群分化出。高山田鼠Conventational核型於合歡山及阿里山個體並無發現任何染色體上的變異,以DNA粒線體控制區部分序列所建構出的親緣關係樹,其樹型結構上可分為南北兩群,且來自相同採集點的個體自成小群(subclade),顯示高山田鼠不同山頂的族群間可能受到隔離而產生遺傳分化。另外,Microtus屬M. montebelli、M. oeconomus之11個微隨體基因座適用於台灣高山田鼠。
回列表
瀏覽人次:463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