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丹大地區中大型野生動物監測及原住民狩獵利用型式之探討 (二)」:
本計畫針對丹大地區中大型哺乳動物資源及狩獵壓力進行監測,並建立當地社區參與野生動物調查機制,以期有效達成野生動物保育工作。本年度持續與當地居民合作調查,動物監測結果顯示中大型動物相對頻度均有增加的現象,林道的交通狀況會影響入山狩獵的人數,林道周邊的單位動物痕跡數量亦隨之變動。水鹿有往低海拔擴遷的情形,當地飛鼠族群根據訪談結果仍持續減少。就狩獵概況而言,獵槍為本區最主要且為獵人所喜好的狩獵工具,半數獵人一年持槍深入山區狩獵次數不到五次,達20次以上的常態獵人四村估計約20人。山羌、山羊、山豬、水鹿、飛鼠為獵人最喜歡狩獵的物種,但不同性質獵人所偏好的物種不同,一年上山20次以上的常態獵人常以獵取鹿茸為目標,而一年入山頻度5次以下者則偏好飛鼠。本區動物資源豐富,若發展欣賞動物的生態旅遊實是大有可為,不但能增加當地經濟收益且能藉此輔導獵人轉業,目前評估動物資源而且動物資源上豐富,適合發展的地區為丹大林道四分所下切的加年端舊社。未來將持續進行動物族群與狩獵監測。
2. 「丹大原住民族狩獵文化調查與部落狩獵管理可行性分析 (II)」:
為推動社區參與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經營,重建原住民族永續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傳統智慧,本研究進行丹大地區狩獵文化調查、採集與資料建置工作,並以社區林業之社區參與、由下而上的做法,進行野生動物保育法21-1條之實施辦法的研擬。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深度訪談、參與觀察及焦點團體法,95年度於丹大地區的人和村、雙龍村、潭南村訪談76名耆老及獵人,其中有42名為布農族巒社群,26名卡社群,4名郡社群,4名丹社群。本研究已建立巒社群與卡社群的狩獵文化資料,並完成狩獵實施辦法的調查及部落共識會議,另外,本計畫也協助潭南社區協會組織執行社區林業第一階段計畫。
3. 「丹大地區應用原住民文化發展綠色產業之研究與協力 (Ⅱ)」:
依照94年度前期研究成果、部落會議的討論以及相關文獻的探討,丹大地區的綠色產業為本研究計畫的主要核心,因此,今年針對雙龍部落的工作項目主要有SECM四大項,第一、Survery/綠色產業資源整理;第二、Evaluation/綠色產業發展的評量;第三、Collaboration/綠色產業的協力;第四、Model/綠色產業發展模型的建立,同時本研究團隊採參與式觀察法、田野調查法、深度訪談等方式,將綠色產業做脈絡性的了解與分析,以居民參與及融入布農文化的方式協助發展新的文化服務與商品,加強文化生態旅遊的品質為布農族的文化傳承與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建立發展基礎與評估基準。
回列表
瀏覽人次:367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