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永續經營技術研發

:::
計畫名稱森林永續經營技術研發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5年
主持機關台灣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森林企劃組
計畫主持人鄭欽龍
計畫總經費2,229,000
1. 「擴大人工林疏伐作業的可行性研究 (II)」: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以因素分析及集群分析等方法探討民眾不同的環境態度及社經背景與贊成疏伐作業與否的關係。問卷內容包括:環境態度、對疏伐的態度及社經變數項三部分。調查範圍包括台北、桃園、花蓮及南投等地民眾,計有742份有效問卷。 依據受訪民眾的環境態度以因素分析法及集群分析可將民眾分成三個集群,平均而言,所有集群的環境態度均傾向新生態典範,但程度有異,且各集群受訪者均傾向認同專家學者對疏伐的看法,認為疏伐具有促進林木生長、保護地表土壤、改善動植物棲地環境、提供森林管理人收入及居民就業機會等功能。然而,愈傾向新生態典範之集群三認同專家對疏伐看法的程度及贊成疏伐作業的比例愈低。此外,受訪民眾年齡愈輕、居住於大都會區或鄉村、教育程度愈高、或職業為農林漁牧以及本人或一等親務農者,其環境態度愈傾向新生態典範。 2. 「天然林與人工林土壤呼吸量的時間變化」: 以開放式連續性的採樣調查方法,監測惠蓀林場兩種林分土壤的呼吸量的差異,同時分析土壤中有機物碳含量對土壤呼吸量的影響,提供經營決策的參考。碳吸存為森林的重要功能,林地中土壤的碳量遠高於地上部生物量的碳含量,土壤呼吸量對於溫室氣體釋放具有舉足輕重角色,森林撫育作業對土壤中的碳影響至今仍十分缺乏,本試驗的執行可獲得人工林疏伐撫育作業,對土壤呼吸量的改變與土壤中碳存量的影響,試驗結果可提供廣大人工林以生態系的原則進行營林之參考。 3. 「苗栗縣沿海地區綠帶之監測與經營模式之研究 (II)」: 苗栗縣海岸地區風沙大且鹽分重,生活與產業環境品質之維護必須依賴海岸綠帶。苗栗縣海岸地區曾成功地營造海岸綠帶,但由於長期的海岸侵蝕、農耕、魚塭開闢、積水、火燒及自然演替,造成原存之防風林與綠帶部份消失,部份有植物自然入侵,也有局部溼地形成。本研究計畫監測苗栗縣海岸綠帶之植群消長,並探討其經營策略。本年度重點工作為灣瓦濕地之監測,探討苗栗縣海岸地區綠帶的變遷;並監測海岸相思林地之火燒後更新,由野火生態學之觀點探討海岸相思樹林之經營模式。 4. 「台灣林業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之建立及更新」: 本研究之目的為繼續建立及更新台灣林業溫室氣體(主要為CO2及N2O)排放量之資料庫,並探討「土壤有機物之碳含量」佔「森林碳匯池」之可能比重。在福山及六龜森林各選取二處森林土壤,以壓克力罩採密閉罩法,測定前述四處森林土壤二氧化碳及氧化亞氮釋出之通量。另同時分析上述表層及底層土壤有機碳含量,並估計其佔「森林碳匯池」之可能比重。本研究成果可供我國編撰國家林業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及因應「京都議定書」及制定相關政策之參考。 5. 「森林資源調查方法之評估」: 綜觀近年來的發展,為掌握森林資源的變化,人們對森林資訊更新速度之要求可能會較以往為頻繁。在近代的森林經營實務裡森林資訊的提供,目前趨勢是以較大的行政管理區域來展示,雖然取樣強度較以往為弱,但卻要求複測的間隔較短,有利於迅速反應外在的變化。本研究使用台灣第三次森林資源調查,進行林木資源分析及其精確度之評估。依分析結果顯示天然林蓄積量佔全國總材積量的87.84%,人工林佔12.16%。而在蓄積量推估值的精確度方面,天然闊葉林的誤差率為0.06044,其精確度遠高於一般要求的0.2誤差率,而人工林各林型的誤差率皆偏高,超出0.1的理想值。本研究建議降低天然闊葉林的樣區數,而增加人工林各林型的樣區數,以提高人工林推估的精確度。 6. 「人工柳杉林對二氧化碳固定效益之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柳杉人工人林生物量與碳吸存之相關問題,其內容包括設立試驗樣區.試驗設施及每木基礎資料建立;培育室內柳杉之幼苗,並測定其CO2之固定量。研究結果得知: 1. 溪頭地區人工柳杉林淨光合作用速率與蒸散速率、氣孔導度之測量結果 2. 光合作用速率與光合作用有效輻射、葉溫、相對濕度與CO2濃度之關係 3. 一日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與CO2固定量 4. 以葉面積推算全株CO2固定量。
回列表
瀏覽人次:35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