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參與社區林業之研究

:::
計畫名稱公眾參與社區林業之研究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5年
主持機關東華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
計畫主持人王鴻濬
計畫總經費3,400,000
1. 「社區林業階段發展評估與模式建立」: 本研究以2002~2006年7月申請第一階段社區林業計畫之社區統計為基礎,分析各林管處之社區申請計畫狀況,並以舉辦研習課程、專家座談方式巡迴全國8個林管處與18個社區,以提昇現場工作人員之執行效能並蒐集社區林業之執行概況資料。另研究團隊以資源經營自主性組織理論、人類生態系統架構,與社區林業經營策略,建立一套社區林業組織承載力評估表,期能以客觀、系統之評量指標,協助林業管理機關有效地將資源投入符合社區林業政策需求之社區。 2. 「社區林業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 以社區為基礎的森林經營模式,是當前國內外森林經營嘗試發展的方向,為重新建構人與自然之良好關係,須賦予當地社區對森林之責任管理。林務局於2002年開始推行社區林業政策(CFP),與社區居民建立夥伴關係,鼓勵社區居民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希望達成自然保育與社區發展的共榮目標。本研究擬分析如何衝量社區林業計畫執行之成效,以及探討影響計畫成效之因素,提供未來我國社區林業發展之參考。 3. 「第二階段社區林業計畫「協同經營」模式之探討— (1) 體制分析與願景建構」: 社區林業計畫自2002年底開始執行,至今大部分的經費與申請個案仍屬第一階段社區林業的計畫,只有少數進入第二階段的社區個案。在林務局積極推動下,仍見基層對於薦舉社區提報申請的疑惑與猶豫,又因為目前獲核定通過的第二階段社區個案少,遇到的問題與挑戰多樣,也都屬執行初期,致政策體制的舖陳無法順遂展開。本研究擬從第一階段社區林業的執行造就了怎樣的社區伙伴,與現有第二階段社區林業計畫的經歷著手:回顧社區計畫初始的制度設計與這幾年來審查機制的演進,探討社區林業倚為工具的社區總體營造所形塑的社區組織特質,收集與分析既有第二階段社區林業計畫實際所遭遇的狀況,以能對現前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銜接,及第二階段的運行提出建議。 4. 「社區林業在原住民族部落的應用與實踐」: 近年來國際間保育社會提倡生物多樣性及多元文化的思考,重視原住民族在自然資源與在地文化的權益訴求。國內於2000年後更加速推動許多計畫與法案,加上近年由於風災一再侵襲山區造成嚴重的災害,政府擬訂國土復育條例,亟欲積極復育山林,對山區原住民族的資源使用與部落發展,已產生一定的壓力。這些法規與政策的走向,對社區林業的體制舖陳與發展有著架構上的衝擊。而從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原住民族部落目前仍是社區林業計畫推廣的重點所在。因此,本研究先瞭解與釐清與社區林業相關的法規與政策走向來探討社區林業與原住民族的關係。且擬針對原住民族部落中已申請社區林業第一階段計畫(91-94年)的計畫內容進行全面性的分析,以瞭解計畫類型、內容及所在的空間分布情形等。在此基礎下,接著對已申請社區林業計畫的原住民族部落進行問卷調查並對未申請社區林業計畫的原住民社區進行訪談,以瞭解原住民族對於社區林業計畫的預期,以及社區林業在原住民族部落推動的問題及困難之所在。接著以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為研究區,藉由參與觀察及深入訪談來了解部落傳統生態智慧對自然資源管理的方式、部落對自然資源管理所使用的方法、部落發展社區林業的可能性。 5. 「社區林業計畫作為原住民參與溪流保育途徑之探討-以羅東處為例」: 林務局於2002年開始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主要目的是鼓勵居民參與森林經營,以凝聚地方共識,並與社區民眾及組織形成伙伴關係,協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森林生態旅遊及相關林業建設,以改善社區整體環境,提昇生活品質,創造林業經營與社區發展雙贏,進而達成森林生態系永續經營。社區林業計畫推動以來,許多原住民社區積極參與,並透過此計畫之補助進行當地社區溪流保育之工作。本研究將針對宜蘭縣大同鄉及南澳鄉原住民社區進行比較探討,透過質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及實地觀察等,瞭解民眾參與溪流保育之動機、歷程、成效及困難,此外,本研究亦透過問卷調查方式,瞭解當地居民對溪流保育及社區林業計畫的看法、參與情況及未來期望等。 6. 「結合社區與學校的自然資源保育環境教育推動模式研究」: 本報告旨在研發第一階段社區林業計畫「理念宣導及人才培育」下各利害關係團體所需的教育推動模式。本研究回顧了台灣、美國林務署的保育教育的發展歷程經驗及澳洲的社區永續教育的推動策略與國際保育教育的實務相關的文獻。本研究包括五大研究項目:文獻收集與資料分析、現行常用的教育方法評價、新教育模式的推動需求評估調查、國內相關教育理論與案例模式的分析與比較、適宜性教育理論與模式建議歸納提出。研究團隊採用深度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焦點團體法等方法,並依據所蒐集的資料分析撰寫建議。本報告的結果共計五章。前四章主要是回應四個重要關鍵教育人員如林管處及工作站人員、森林志工系統社區組織及學校的工作執行方法、現況、困難與教育需求。本研究最後則依據國外保育教育作法如「地方二十一世紀議程」、「社區行動計畫」、「社會行銷」、「解說」、「新移民與多元文化區域的環境教育」、「促進與引導策略」、保育教育實務及地方環境學習中心、生態博物館、學校生物棲地營造與維護計畫、績效評量等來提出台灣社區林業組織運用教育模式的各種機會。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利害關係團體相當渴望強化其教育潛能。而許多已經被國內先驅者採用的策略,都具有推展行銷的價值。
回列表
瀏覽人次:30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