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物保育之研究

:::
計畫名稱野生物保育之研究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6年
主持機關台北市立動物園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野生動物保育科
計畫主持人吳怡欣
計畫總經費1,700,000
「野生物保育之研究」之中文摘要: 一、「渡邊氏東方蠟蟬Pyrops watanabei (Matsumura, 1913)之保育生物學研究(2)」: 渡邊氏東方蠟蟬(Fulgora watanabei (Matsumura)主要分佈在台灣北部1,000公尺以下之山區。成蟲多見於大戟科烏桕樹幹.本研究對本種的各齡期形態、生活史、地理分布蒐集及台灣各地族群的遺傳結構的分析,及以動物園區內的野外族群數量及分布探討本種相關基本生物學及與棲地環境的關係。本年度新增的樣本顯示,本種遺傳組成變異並不大;即顯示出此種遷移性不強的保育類生物,已落入瓶頸效應的命運,是否有存在自交劣勢的演化宿命,需密切關心。 二、「保育類蜻蜓-無霸勾蜓(Anotogaster sieboldii(Selys))生物學研究(2)」: 無霸勾蜓為台灣產蜻蛉目昆蟲體型最大者,並受到法令保護與各界重視,惟其分類、分布、生活史與棲地環境等生物學特性並不清楚。本研究蒐集過去調查紀錄,歸納無霸勾蜓為全島廣泛分布種類,並以北部為主要分布區域。其次,由台灣、琉球與日本產無霸勾蜓形態與核內轉錄區間(ITS1)DNA序列比較,在形態與分子特徵上皆不易區分,故宜維持目前分類地位。野外成蟲與稚蟲調查結果顯示,成蟲主要飛行季節在6至8月,卵期、前稚蟲與稚蟲期發育共約需1年10月。野外採回之無霸勾蜓蟲卵,在水溫20°C,光照12L:12D,人工單隻飼養下,稚蟲發育所需齡期數在13至15齡間,所需時間約1年。雖然無霸勾蜓並非特有種,且台灣北部分布普遍,但因生活期程較長,族群與棲地受到干擾破壞機會較大,故其保護仍需嚴肅面對。 三、「栗喉蜂虎在金門島之分布及繫放回收之研究(2)」: 一、 追蹤歷年來蜂虎在金門島之生殖族群量及營巢區地點之變化,及個體移棲之情形。 二、 建立蜂虎營巢地分布及監測的地理資訊系統資料,將蜂虎的營巢地地景組成加以分類,以掌握蜂虎營巢地的動態變化及預測。 三、 了解蜂虎是否具有領域忠實性及配偶忠實性等行為,增加我們對此物種生物學之了解。
回列表
瀏覽人次:409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