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野生物遺傳多樣性與保育遺傳研究

:::
計畫名稱台灣野生物遺傳多樣性與保育遺傳研究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7年
主持機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
計畫主持人徐堉峰
計畫總經費3,180,800
「台灣野生物遺傳多樣性與保育遺傳研究」之中文摘要: 一、「台灣產翠蛺蝶族遺傳多樣性與親緣關係之研究(III)」: 翠蛺蝶族Euthaliini的蝴蝶是蛺蝶科Nymphalidae中屬於中、大型的種類,為亞熱帶及熱帶地區森林中最主要的蝴蝶相組成份子之ㄧ,近年來被飼養充作生態教育補充教材的情形漸多。本年度針對台灣產瑙蛺蝶、甲仙翠蛺蝶進行探討,瑙蛺蝶共完成26隻樣本,甲仙翠蛺蝶共完成11隻樣本;統計結果瑙蛺蝶的基因型歧異度h=1,甲仙翠蛺蝶的基因型歧異度h=0.709,瑙蛺蝶與甲仙翠蛺蝶皆具有極高之遺傳多樣性。兩者於生態展示運用上應極為小心避免影響其遺傳多樣性。 二、「台灣彩蝠遺傳多樣性及保育遺傳之研究(III)」: 本研究分析台灣彩蝠的族群遺傳變異,以瞭解其遺傳結構與其族群間交流現況。結果共分析來自28地點的127隻台灣彩蝠樣本。由mtDNA結果可分為兩系群,群間遺傳距離為0.0188。兩系群在地理分布無明顯界線,但系群I分布以台灣西北部為主,系群II則是西南部。由網狀支序圖推測系群I源起於台灣西北部,系群II則源起於台灣西南部。兩系群應為近期快速擴張的族群。微隨體的結果顯示,兩系群並無基因交流障礙。族群遺傳距離與地理距離呈正相關,且FIS值亦偏高,因此台灣彩蝠族群間的基因交流受限於地理距離。 三、「臺灣黑熊之保育遺傳研究(III)」: 本計畫本年度持續聯繫各地專家、維繫亞洲黑熊族群遺傳研究之國際合作管道,並配合利用先前建立的樣本標準操作流程,大幅增加國內、中國大陸及其他亞洲地區之黑熊樣本。藉由分析適當分子標記,探討亞洲黑熊親緣關係與臺灣黑熊遺傳多樣性現況。本年度也藉由分子鑑定的方式,初步判定各地圈養黑熊的野外來源地點,提供有利於後續黑熊域內與域外保育之資訊。 四、「台灣海峽鯨豚遺傳多樣性(Ⅳ)」: 本研究總標本數為41個(小抹香鯨17個,侏儒抹香鯨24個)。以12個微衛星體基因座來研究所有樣本之基因型。結果顯示兩個種類 (K. breviceps/K. sima)皆呈現一般水準的遺傳多樣性:每基因座平均有 5.8/5.2 個等位基因、平均理論異質度 (He)為0.67/0.72 、所有物種/等位基因組合皆未偏離哈溫平衡、未觀察到異質度過量情形。與先前粒腺體DNA結果相較,可推測台灣海域侏儒抹香鯨族群近期經歷過瓶頸效應。
回列表
瀏覽人次:36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