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區動物基因庫保育遺傳之研究

:::
計畫名稱台灣山區動物基因庫保育遺傳之研究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7年
主持機關台灣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
計畫主持人于宏燦
計畫總經費1,988,000
「台灣山區動物基因庫保育遺傳之研究」之中文摘要: 一、「台灣山區哺乳動物腸道細菌的群落與基因體研究(IV)」: 目前為止,我們已建立了四種台灣山區之囓齒類動物,即小家鼠、高山田鼠、森鼠與黑腹絨鼠的腸道微生物相的基礎資料。我們分析了數百條細菌的16S rDNA序列,並將此與線上微生物資料庫作進一步的比對鑑定。藉由分析比較囓齒類動物間腸道菌種組成之差異,發現腸道菌種的結構具有「種間的差異」,且亦有「主要共同菌種」的存在。此外,我們運用新的分離過濾方法與DNA萃取技術,獲得白面鼯鼠小腸、盲腸與大腸內容物的微生物基因體,並建立完成16S rDNA之菌株資料庫,此結果將可作為未來微生物多源基因體研究之基礎準備。 二、「台灣高山地區蜘蛛之絲基因多樣性研究(IV)」: (1)各海拔蜘蛛相調查及曳絲收集。(2)各海拔蜘蛛絲物性分析。(3)各海拔蜘蛛絲曳絲基因序列之增幅及定序。(4)不同環境干擾下蜘蛛絲基因組成、結構與環境因子之關聯。以往蜘蛛絲生物學皆由歐美團隊利用特定物種進行;能在台灣高山生存之蜘蛛極有可能擁有特殊表現之絲基因。本計畫利用具特殊行為生態特性之台灣種類,有機會發現比現有材料更優良之生物高分子,並瞭解造成這些特殊物理特性之分子構造。若研究順利完成,不僅能建立台灣各海拔蜘蛛多樣性保育資料,充實高山生物基因多樣性資料庫;亦可能發現具應用價值之基因資源。 三、「台灣山區溪流魚類生活史策略與保育遺傳研究:溪哥(鱲屬)魚類(Zacco spp.)的擾流適應行為(IV)」: 本年度之主要目標是在(1) 調查各種溪哥以及共域魚類的野外微棲地利用情形; (2) 於實驗室中使用人工水道測試不同體型、種類溪哥對流速之忍受力。 本年度主要結果:(1) 本年度於七個樣點進行微棲地調查,共累積了2498筆微棲地資料;主要來自:溪哥、石賓、鯝魚(苦花)、馬口魚、蝦虎、纓口鰍等六種溪流魚類;此六種魚類於物理微棲地上呈現分化現象。(2) 溪哥魚類中,粗首較常於流速較低以及遮蔽度較高之溪段被觀察到。(3) 實驗室人工水道測試並未發現不同種溪哥間於最大持續泳速上有差異。 四、「台灣高山地區小型哺乳類遺傳多樣性之研究:黑腹絨鼠與高山田鼠之親緣地理學研究(IV)」: 高山生態系是台灣生物多樣性豐富場所。高聳山脈形成擴散阻隔,導致山系間無法有效進行擴散成隔離族群。台灣高山地區分佈黑腹絨鼠與高山田鼠。本研究結果台灣黑腹絨鼠可分兩核型群,呈南北分群且和指名亞種不同;DNA資料顯示支持南北群和指名亞種分群現象,型態學支持南北分化,但南群和指名亞種關係待釐清。視台灣黑腹絨鼠屬亞種地位,北群用原名,即E. m. kanoi,南群新命名,即E. m.alisannus。高山田鼠核型無變異,親緣關係結構可分南北,顯示不同族群間受隔離而分化,頭骨分析支持南北分化,但尚待釐清。
回列表
瀏覽人次:36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