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林崩塌地森林化之研究

:::
計畫名稱國有林崩塌地森林化之研究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8年
主持機關中興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集水區治理組治山科
計畫主持人林德貴
計畫總經費1,235,000
現行國有林崩塌地之坡面保護與植生工程,常採用鋪網噴植工法,由於部分施工區域其設計強調依單價、施工便利與覆蓋驗收考量,施工後常呈現長期草類、藤類植物優勢生長之情形,並使得外圍之木本植物難以入侵,崩塌地森林化速度遲緩之現象。為達國有林崩塌地森林化之目的,本計畫依與主辦單位會勘選定之13處點位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除調查其環境因子與坡面植生外,並評估其植生工法及使用材料之適用情形,以下摘錄文中要點。1. 本計畫調查之13處崩塌地植生工程點位大多以草類為優勢種,僅點位4、7、8、13進行二次苗木栽植或苗木與噴植併用工法,依調查結果可見此二種工法呈現木本植物優勢生長情形,成效頗佳。2. 崩塌地治理工程完工後是否進行二次苗木栽植須審慎評估,應於完工後第2年依季節進行數次植生調查,以立地及演替狀況評估之。3. 將10處崩塌地鋪設之菱形鐵絲網各剪取15個樣本進行試驗,探討鐵絲網之劣化情形,說明其隨施工時間而有表面銹蝕、直徑減小、重量減輕及強度降低等現象。初步試驗結果,鋪設4~5年之菱形鐵絲網表面腐蝕率為2.5~5%,直徑減少0.056 g,4 cm長度之鐵絲重量減輕0.076 g,抗拉強度減少7.3 N/mm2。4. 菱形鐵絲網孔隙較大,可使噴植基材易與原坡面土壤層密合,且其對噴植基材之附著能力亦佳,為較佳之坡面被覆資材。5. 現行崩塌地噴植工法之驗收方式為查驗其覆蓋率,因此施工時常採用競爭力強大之侵略性草種(如羅滋草、賽芻豆等),造成日後木本植物無法入侵生長或二次栽植之苗木無法成活,建議噴植時應避免使用此類草種。6. 依噴植植生個案調查成果,草木種子混合噴植效益較佳之木本植物種類主要為羅氏鹽膚木、山芙蓉、臺灣欒樹、相思樹等,其相關種子發芽、生長與競爭機制需再進一步探討之。7. 目前國有林崩塌地之(坡面)植生工程工項主要為噴漿式混凝土框(型框)、打竹木樁編柵、打植生樁編柵、稻草蓆鋪設、土壤袋鋪設、直接噴植、鋪網噴植、苗木栽植等,本計畫將後續探討其適用條件與工法圖說資料。
回列表
瀏覽人次:443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