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社區推動野生動物生態導覽之研究(2)

:::
計畫名稱原住民社區推動野生動物生態導覽之研究(2)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8年
主持機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野生動物保育科
計畫主持人黃世輝
計畫總經費1,980,000
「原住民社區推動野生動物生態導覽之研究(2)」之中文摘要:一、「丹大原住民社區推動野生動物生態導覽之在地機制研究與協力(2)」 潭南部落周邊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適合發展生態旅遊,然而社區目前面臨的問題為本地的就業人口普遍為中、老年人,多半從事農作或是臨時性工作,工作時間及經濟收入皆不穩定,而青年人口因在部落無法獲得工作機會,大多選擇到外地工作。本研究以田野調查、行動研究輔以深度訪談,透過從旁協助的三次生態旅遊行程規劃與測試,進行部落內部機制的共同討論,強化部落內部的組織經營、籌組生態旅遊小組、發展紀念品或農產品行銷管道等,協助部落建立生態旅遊在地經營管理機制。透過田野訪談及與居民的工作會議中發現,部落中不同的年齡層於對傳統布農文化知識,次第產生落差。另外,社區居民雖有多達30幾人曾上過導覽解說課程,但參與生態解說導覽的意願不高。本計畫結論如下:(1) 部落生態旅遊缺乏穩定的聯外窗口,需加強建立統一窗口(2) 人力調配及流程時間控管需再加強,以提供良好旅遊服務品質(3) 導覽員專業度需再加強,應加強核心知識傳達訓練(4) 行程單元內容不夠深入,較易造成遊客失落二、「丹大地區原住民社區野生動物資源之監測及導覽(2)」 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動物資源豐富,亦為當地原住民傳統利用區域,故為達動物資源能永續,必須了解原住民對當地資源之利用現況,加強當地社區參與棲地保育工作。生態旅遊為資源保育的手段之一,故本計畫擬監測丹大部落及週邊地區之型野生動物資源。了解動物可能面臨之生存威脅,包含狩獵壓力及遊憩壓力等。完成生態旅遊路線初步規劃。建立初步之生態旅遊路線解說內容,提昇野生動物導覽內容的深度。就布農族對動物的口傳文學紀錄,共紀錄32種鳥類名稱、18種哺乳類名稱、4種兩生類名稱、13種爬蟲類名稱,其中部份物種具有傳說故事。就部落動物資源而言,在潭南、地利、雙龍、人和部落共記錄鳥類128種、哺乳類9種、爬蟲類23種、兩生類14種。其中特有種及特有亞種合計56種、保育類25種。三、「丹大原住民社區生態旅遊遊客需求之研究(2)」 丹大地區蘊含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然而長期存在著狩獵與遊憩破壞問題,導致野生動物遭受嚴重的生存壓力。為有效降低原住民對野生動物消耗性使用之依賴,林務局擬協助丹大地區原住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期藉由社區經濟的改善與非消耗性使用方式來達到野生動物保育的目的。然而生態旅遊發展有賴於有效的行銷方式鎖定適當的目標市場,創造細水流長的經濟價值並能兼顧保育目的。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在調查生態旅遊客之特性及需求,並根據資源之特性評估生態旅遊路線之承載量,作為遊客導入模式之建立。據此目的,本研究計畫為期三年,第一年主要針對雙龍部落進行生態旅遊輔導,第二年則針對潭南部落進行輔導,主要工作內容包含:調查社區內現有的旅遊服務及數量、生態旅遊路線遊客乘載量評估及建立客欣賞動物規範、遊客導入規劃及施作、以及遊客意見之蒐集。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瞭解丹大地區生態旅遊遊客之需求、建構市場導入方式、控制生態旅遊發展對野生動物之衝擊,進而達到保育丹大地區野生動物之終極目標。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丹大地區之生態旅遊發展以雙龍及地利二村較具規模;未來生態旅遊團體成員人數宜限制在20人以下,以維持體驗品質;而社區之動線指標、公共設施及聯外道路為亟待改善之服務和設施。此外,本研究亦建議丹大原住民部落發展生態旅遊時應將建構完適當的利益分享機制並將主要狩獵戶納入生態旅遊經營體系中,以降低野生動物狩獵壓力並確保生態旅遊之永續發展。
回列表
瀏覽人次:45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