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臺灣黃蘗種原平台及其特殊成分開發利用研究

:::
計畫名稱建立臺灣黃蘗種原平台及其特殊成分開發利用研究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9年
主持機關文化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造林生產組造林科
計畫主持人林敏宜
計畫總經費840,000
臺灣黃蘗(Phellodendron amurense)又名黃柏、川柏,為芸香科黃蘗屬之植物,臺灣特有變種(Endemic variety)。富含生物鹼類,其中主要成份小蘗鹼(berberine)具有消炎、殺菌功效。由於藥用市場的需求,台灣黃蘗近年來遭非法砍伐或剝皮屢有所聞,導致原始林內臺灣黃蘗族群量大減,農委會將它列為瀕臨滅絕的等級。本研究進行採種、成份分析、無性繁殖、建立種原平台。進一步以採取枝條、樹皮、組織培養為材料,進行臺灣黃蘗二次代謝物萃取,並作抗潰瘍作用的試驗研究。本研究在種原蒐集方面已在全國6各地區進行種源蒐集,蒐集地進行GPS定位、掛牌,種子及穗條採集及成分分析,分析結果以台東霧鹿林道,8年生母樹,小蘗鹼含量較高,隨著母樹年齡越高,在大量繁殖方面存活率較差。在種子發芽方面以GA4優於GA3 ,發芽率可提高至40-50%。穗條於扦插後15天開始抽芽,並於35天後開始有部分穗條產生癒合組織,45天可大量發芽,以1500ppm發根劑可達64%發芽率,32%發根率較佳,發根劑濃度6000ppm扦插之枝條其發根數量較高。在組織培養方面,播種於WPM培養基之種子發芽率為82%優於MS培養基,添加1mg/LTDZ和0.1mg/LNAA為較佳組合,有54%誘導率,平均芽體數為6.1個。癒合組織在黑暗下誘導率為90.74%,小蘗鹼濃度為1277.26µg/g。本研究在黃蘗萃取物抗實驗性胃潰瘍的有效活性部位及其藥理作用方面,藥材以不同的溶劑所萃取的各個分層中,以正丁醇萃取後剩餘物層含有最多的萃取物與小蘗鹼成分,每公斤黃蘗藥材共可萃得約有52.2g的萃取物與5.3g的小蘗鹼。以無水乙醇誘發大鼠胃潰瘍的動物試驗結果顯示,台灣黃蘗藥材正丁醇萃取後剩餘物層二個劑量組(3g/kg, 6g/kg)能明顯減輕無水乙醇所致的大鼠胃黏膜損傷,與純水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其潰瘍抑制率分別為76%與60%;同時也比Gelfos陽性對照組有更好的保護效果,其與純水對照組相比,其潰瘍抑制率為24%。
回列表
瀏覽人次:1999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