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林治理工程於生態保育整合之研究

:::
計畫名稱國有林治理工程於生態保育整合之研究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9年
主持機關蘭陽技術學院
主辦單位林務局集水區治理組
計畫主持人胡通哲
計畫總經費868,000
本研究進行國有林地區集水區治理工程設施與生態保育整合相關的研究,選擇一個集水區,藉由治理工程與生態的調查,進而以綜合性的指數評估,據以找出環境指數的弱項,研擬改善對策。 一、治理工程現況調查 以宜蘭縣武荖坑溪集水區為研究案例,先進行集水區內的防砂壩與林道工程踏勘與調查,總計在武荖東坑溪、武荖西坑溪及武荖坑溪本流,調查8座防砂壩,另東坑與西坑各有一條林道,而平常所稱的武荖坑林道指的是東坑的林道。目前五荖坑林道的部分,東坑由礦區所負責,西坑不對外開放,保持自然即可,防砂壩的部分,武老東坑二號壩的壩基破損,建議考慮先進行修復或加強工程的規劃。 二、棲地生態調查 在生態調查方面,進行魚類、蝦蟹類、水棲昆蟲類、兩棲類、鳥類與植物的調查與文獻蒐集,完成本年的三次調查,並且匯整自羅東林區管理處95年以後調查的資料,加以分析比較。於完成工程與生態的調查後,分析集水區與河川自然干擾與人為干擾,再進行量化的指數評估。有魚類19種、蝦類6種、蟹類2種,部份水生物之物種具有洄游性且多分布在下游樣站。 三、指數評估 指數評估方面,採用美國內政部USDI於1980提出的景觀美質評估法與台師大汪靜明教授所發展的生態檢核評估方法(集水區棲地生態系統RHEEP),進行武荖坑溪集水區的整體評估,由2種量化指數的評估找出環境的癥結所在,以研擬改善對策。景觀美質評估法的評估結果,武荖坑屬於「普通(B級)」的等級;武荖坑集水區RHEEP模式得到的總分為70.75分,屬於第二級的「良」之棲地品質,應有改善空間,檢視的問題點在於「水流連續性」、「人為影響程度」兩項因子,也就是防砂壩的存在對於集水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雖然過去有設置兩座魚道,但是還是需要從比較上位的角度來檢討,包含對於河川的河相穩定、邊坡安全、生態等議題等。 四、對策研擬 對於防砂壩方面的復育對策研擬則可能有(1)維持現狀、(2)拆除重建防砂壩、(3)修復防砂壩或補強、(4)拆壩改建為低壩群、(5)增設魚道、(6)修復或改建原有受損魚道、(7)拆壩回復自然狀態、(8)拆壩但對上下游河段以系統概念整體考量等選項,本研究考量武荖坑溪集水區過去受土砂災害影響甚鉅,上游蓄積的泥砂量體可能超過百萬噸,貿然拆除已經受損的武荖東坑二號防砂壩,可能會衍生原來蓄積泥砂堆積下游與淤砂坡度重新調整的現象,影響武荖東坑三號(上游)與武荖東坑一號防砂壩(下游),因此建議予以修復防砂壩或補強。
回列表
瀏覽人次:175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