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參與社區林業之研究(二)─建構自然資源永續經營與利用之公眾參與的機制與操作模式

:::
計畫名稱公眾參與社區林業之研究(二)─建構自然資源永續經營與利用之公眾參與的機制與操作模式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9年
主持機關嘉義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
計畫主持人王鴻濬
計畫總經費3,610,000
「公眾參與社區林業之研究(二)─建構自然資源永續經營與利用之公眾參與的機制與操作模式」之中文摘要:一、「社區居民參與國有林巡護管理之研究(二)」 台灣森林面積以國有林佔大多數,國有林由於幅員廣大而且大都分布於偏遠的山地鄉村(mountain rural village)地區,屬於所謂共同財資源(common pool resource),在林政管理及自然生態保育上相當不易達到成效。林務局於2002配合國家社區總體營造之趨勢下推行「社區林業計畫(Community forestry Program; CFP)」以來,為落實社區居民參與森林經營作了開端,已有少數社區居民開始參與國有林的巡護工作。本研究之目的,即欲調查社區居民參與國有林巡護管理的意願、類型與動機,瞭解社區居民實際參與國有林巡護的知識與學習機制,以及探討鄉村社區居民參與國有林巡護管理的策略與法律問題,以便推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國有林巡護管理,來達成藉由善用民間力量參與國有林自然生態保護之目的。 二、「運用IUCN地景保護區架構推動社區林業之研究」 本研究引用IUCN地景保護(IUCN保護區類別V)概念和操作指南,以臺灣東部海岸山脈為例,進行區域地景資源調查,並結合社區林業計畫推動,透過社區研習和工作坊,分享區域地景資源調查成果,促進社區參與地景調查、規劃和經營管理。研究目的在於探索、測試如何以IUCN保護區類別V「地景保護區」架構和指南,結合地景調查與社區林業發展個案,來推動社區林業計畫,試圖引起社區權益關係人的參與動機,形塑地方共識,促進自然地景保育與地方人類生態的永續發展。 本文總結自3年期計畫的第二(99)年度研究結果。透過資料蒐集、文獻回顧、田野調查,普查海岸山脈中段地景資源,以地質和地形為主要依據,將海岸山脈中段分為七區,並以六項地景屬性來對區域地景進行評價。調查成果指出不論是從六項地景屬性評價總分或者單就完整性和繁雜性這兩項量化地景屬性來評價,南溪樟原景區都是海岸山脈中段地景生態價值最高的地區,而目前社區地景最欠缺的是地景生態的緩衝帶,社區居民最欠缺的則是環境巡護和監控能力。未來透過社區研習與工作坊活動,逐步提升社區居民地方意識,形成公共治理共識,強化居民環境巡護與監控能力。三、「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2/3)」 自導式森林步道已日益普遍,方便遊客自行規劃行程,遊客可依據自己的時間及興趣安排旅遊路線。目前台灣有許多社區緊鄰自導式森林步道,林務局也鼓勵當地社區認養附近的森林步道,協助維護管理相關設施。因此,社區與自導式森林步道關係已日益密切重要。 本研究目的之一是評估現在自導式森林步道的實際狀況,選取桃源里森林步道、清水岩步道、二水森林步道、林美石磐步道、松羅國家步道及拳頭姆步道,經由評估分析後,以林美石磐步道及松羅國家步道較佳,其次為清水岩步道、二水森林步道及拳頭姆步道,再其次為桃源里森林步道。另外,經由深度訪談及現場實察得知,八卦山脈保育協會積極投入步道環境治理,推動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工作。 由於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可結合公眾參與概念與地理資訊系統技術,故在社區規劃與發展上已被廣泛使用。本研究以宜蘭縣中山社區及林美社區為例,針對當地的社區規劃,比較不同的公眾參與平台在社區議題討論與居民參與程度上之影響。結果顯示以PPGIS平台搭配地圖與照片進行討論之方式成效最好。四、「應用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於社區發展生態旅遊之研究(II)」 本計畫之總目標為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建構公眾參與之平台,以輔助社區發展生態旅遊,達成「社區林業計畫」之施政目標,具體目標包括:(1)以低成本之地理資訊系統軟體工具開發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平台,以管理社區相關之空間資料庫,並擴大公眾參與自然資源保育,以及國家森林經營;(2)利用地理資訊系統輔助社區進行空間規劃,以提高生態旅遊之效益,促進社區之發展。五、「社區林業計畫制度性研究─社區自主性經營因素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本國社區制度性發展的過程中,影響社區林業計畫執行的重要因素;及在面對森林資源經營的相關課題時,而自主性產生群力,並導向森林永續經營,與組織健全發展的課題,以了解影響群力的因素。 研究方法主要以Poteete及Ostrom (2002) 之七項「資源使用者特質」與四項「資源特質」為研究架構,並期望能依我國之國情做適度之修訂,透過深度訪談八個第二階段之社區之質化結果,「資源使用者特質」中的「折扣率」以「地方歸屬感」取代更具評估意義。並新增三項群力形成之影響因素,分別為「專業團體的介入方式」、「關鍵性個人」及「外來資金的湧入」。 總和質化結果,並針對宜蘭縣礁溪鄉林美社區及雲林縣林內鄉湖本社區進行量化研究,研究結果發現:(1)性別與參與其他組織對於群力影響因素無顯著差異;(2)社區為農村社會型態,居民多為中老年人,年齡在60歲以上居民較少參與社區事務及發展組織;(3)社區居民在社區事務上參與次數越高,所得平均數越高;(3)健全的組織架構,會影響社區居民對於群力影響因素的看法以及;(5) 影響群力因素中,資源特質與資源使用者特質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成相互影響之關係,故評估社區發展情形時,二個層面都需納入考量。六、「社區林業計畫知識之建構與移轉之研究(II)--社區林業之生態旅遊與社區經理人培力」 人力資源是社區發展主要的關鍵因素,本計畫針對社區林業計畫的人員進行專業經理人培訓計畫。主要的計畫目的在使各社區擁有專業人才,讓社區林業計畫有效執行,並且也進行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訓練,使社區能有效進行生態旅遊發展的相關活動。本研究基於過去的研究基礎,進行社區林業教育訓練的實作,共進行社區林業計畫專案經理人培訓班與社區生態旅遊各林區管理處巡迴研習,在巡迴研習的同時,也針對現行社區林業計畫內容進行修正討論。計畫結果,在專案經理人訓練班部份,訓練課程獲得成員熱烈的回響,並逐步建立各社區林業的種子。在巡迴研習部分,除了與各林管處相關承辦人員進行計畫的施政溝通外,並針對現行的計畫內容進行修正討論,獲得相當寶貴的意見,總計本計畫執行結果皆完成預計目標。
回列表
瀏覽人次:1737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