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社區推動野生動物生態導覽之研究(3/3)

:::
計畫名稱原住民社區推動野生動物生態導覽之研究(3/3)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99年
主持機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野生動物保育科
計畫主持人黃世輝
計畫總經費1,750,000
「原住民社區推動野生動物生態導覽之研究(3/3)」之中文摘要:一、「丹大原住民社區推動野生動物生態導覽之在地機制研究與協力(3)」 今年度本研究團隊延續2009年計畫,協助潭南部落布農族卡社群人發展生態旅遊,在與潭南社區發展協會以及潭南村民組成的旅遊小組互動中,團隊利用活動辦理和社區陪伴等技巧,經過辦活動的磨合,一直到目前潭南村民能夠自動參與和主動發想生態旅遊活動內容,並思考部落的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研究的過程中,團隊觀察到潭南社區旅遊小組的形成和重組,其組織文化由渙散到略具共識,從缺乏期待到略具共同願景,從生態保育的學習到傳統歌謠與生命祭儀的傳承等都有一些成長。 從持續的陪伴和觀察中,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1)野生動物導覽需兼顧獵人的實質收益,和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目前丹大地區則有獵人斷層的現象,以至於導覽工作受到一些阻礙;2)現階段潭南的生態旅遊,只是和其他工作一樣,是部落多元經濟的一個環節,尚未能提供大部分村民穩定的工作和收入;3)在地組織需持續陪伴,以維持目前輔導的成果,潭南社協的組織功能應再加強;4)潭南部落永續經營可從部落組織健全、環境維護、生態保育、文化保存,以及和其他部落策略聯盟等方向進行。二、「丹大原住民社區生態旅遊遊客需求之研究(3)」 丹大地區蘊含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然而長期存在著狩獵與遊憩破壞問題,導致野生動物遭受嚴重的生存壓力。為有效降低原住民對野生動物消耗性使用之依賴,林務局擬協助丹大地區原住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期藉由社區經濟的改善與非消耗性使用方式來達到野生動物保育的目的。然而生態旅遊發展有賴於有效的行銷方式鎖定適當的目標市場,創造細水流長的經濟價值並能兼顧保育目的。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在調查生態旅遊客之特性及需求,並根據資源之特性評估生態旅遊路線之承載量,作為遊客導入模式之建立。據此目的,本研究計畫目的在調查丹大原住民社區內現有的旅遊服務及數量、生態旅遊路線遊客乘載量評估及建立客欣賞動物規範、遊客導入規劃及施作、以及遊客意見之蒐集。研究結果顯示丹大地區布農族部落目前已初具生態旅遊舉辦及接待能力,唯因應未來丹大林道之開放及生態旅遊產業競爭之能力尚待提昇,提昇的重點應促使四個部落居民成立生態旅遊經營組織,針對生態旅遊之產品設計、行銷企劃、解說教育、利益分配等課題進行教育訓練,使其在未來丹大林道生態旅遊經營更具競爭力。執行策略上則建議管理單位整合四個部落,並輔導申請跨部落之社區林業計畫,培養部落居民經營生態旅遊的能力,使生態旅遊之利益能回饋部落居民,提昇部落經濟能力,降低狩獵壓力,進而促進山林及野生動物保育工作之落實。三、「丹大地區原住民社區野生動物資源之監測及導覽(3)」 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動物資源豐富,亦為當地原住民傳統利用區域,本計畫監測丹大林道及部落週邊地區之中大型野生動物之族群變化。了解動物可能面臨之生存威脅及建立初步之野生動物導覽內容,提昇未來發展旅遊之野生動物導覽內容的深度。本計畫彙整三年度(97-99)之部落動物資源調查成果,於四個部落共記錄52科128種動物,其中保育類25種,特有及特有亞種共56種。就布農族對動物的口傳文學紀錄,共紀錄37種鳥類名稱、20種哺乳類名稱、4種兩生類名稱、13種爬蟲類名稱,其中部份物種具有傳說故事。丹大全區常見的種類共記錄到山羌、水鹿、山羊、野豬、獼猴、大赤鼯鼠、白面鼯鼠、松鼠、黃喉貂、黃鼠狼等10種動物。就路線而言,本計畫共針對5條路線進行評估,本計畫共針對5條路線進行評估,分別為人倫林道至西巒大山神木、卓琨溪、雙龍林道至依巴厚溫泉、丹大林道至三分所下切丹大溪、丹大林道至七彩湖與卡社溪各路線宜採分時分級管理,同時進行總量管制。本計畫目前協助四個部落建立聯合平台,未來將朝向聯合平台共同討論的方式進行生態旅遊的規劃,以期丹大地區能在林務單位、學術單位及社區共同合作下,達成資源永續利用之遠景。
回列表
瀏覽人次:1730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