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林技術實務探討」之中文摘要:一、「雲嘉濱海綠帶復育技術之研究」
嘉南平原由於農漁業發展早,早期之沿海植群因開發而遭受破壞,地下水被過度抽取,導致地層嚴重下陷。而高鐵通車之後成為台灣重要的交通骨幹,高速行駛的行車安全則使地層下陷問題重新被重視,同時此區的綠帶復育也成重要課題。除此之外,台灣四面環海,沿海以木麻黃為主的海岸防風林在長期逆境生長下,亦有衰退之情形發生。
本研究中對於2006年高鐵土庫段之綠帶復育樣區栽植的7種樹種進行植物生長量調查, 發現以茄苳為本區生長量與適應性最佳之樹種,而經統計分析也發現,具有雜草抑制蓆對於此樣區栽植之樹種之生長量與存活率皆優於未具雜草抑制蓆者。另,針對海岸林之造林經營等問題舉辦”臺灣海岸林育林技術實務研習會”,邀請專家學者進行主講跟與談,與第一線實務現場與工作人員進行技術交流與講習,以提高海岸造林存活率與有效性。trnL-
trnF基因區間 (intergenic spacer, IGS) 做為驗證。
針對臺灣烏心石及蘭與烏心石兩種樹種進一步建立了三種分子標誌包括核糖體內轉錄第二區間之ITS2、與葉綠體非轉錄基因的trnL intron 及trnL-trnF IGS區域的DNA定序技術,初步研究結果發現分別有14個、0個及1個變異位點存在於ITS2、trnL intron 及trnL-trnF IGS區域。由於樣品數量限制,推論這些差異可能屬於個體變異,尚無法將變異與其族群及樹種的差異相關連。
預期可以解決近年來因為大陸陰香與翠柏,及臺灣土肉桂與臺灣肖楠在形態上類似判定不易,造成林農及林區誤種,釐清兩者間產生混淆的狀況。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29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