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生五加科植物應用與開發(3/3)

:::
計畫名稱臺灣原生五加科植物應用與開發(3/3)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100年
主持機關中興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野生動物保育科
計畫主持人王升陽
計畫總經費2,323,500
臺灣原生五加科植物,如三葉五加、食用土當歸、裡白楤木、臺灣八角金盤等,除具獨特的芳香氣味而廣被利用為香料之外,在民俗療法中亦可常見被當成提神補氣的藥材,值得有系統加以研究開發。台灣原生植物三葉五加(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 (L.) Merr.),為東南亞、台灣與中國常見之藥用植物。植物中的三萜類化合物結構複雜並具良好生物活性,為了解其生合成途徑及生理機制,本研究自三葉五加成熟葉選殖出四個三萜類合成酶相關基因,分別命名為EtSEEtOSC2EtOSC3與EtOSC12EtSE轉譯區共有1614個核苷酸,可轉譯為537個胺基酸,EtOSC轉譯區長度則是落於2274~2292核苷酸範圍內,轉譯為757~763個胺基酸,三者彼此序列相似度為81%~86%。以胺基酸序列作親緣分析可將三個OSC各自分類至β-amyrin synthase、lupeol synthase與cycloartenol synthase,然而根據蛋白質活性位置序列的比對,EtOSC2擁有lupeol synthase的活性位置,EtOSC3至目前為止無資料可供比對,EtOSC12則是與親緣分析相同擁有cycloartenol synthase的活性位置。經由酵母菌作蛋白質表現後證實EtOSC2為lupeol synthase。以甲基茉莉酸誘導逆境反應下,EtSE與EtOSC2表現量從6 hr即有增加趨勢,直到48 hr呈現連續性增加,顯示lupeol synthase在逆境下表現量會被提昇,其產物可能具有抵抗逆境之功能。本計畫並利用前脂肪細胞,活化其三條主要的訊息傳遞途徑,誘導前脂肪細胞分化成為堆積大量三酸甘油酯之成熟脂肪細胞,並同時處理植物萃出物以分析其對於抑制脂肪堆積的功效。結果發現裡白蔥木與臺灣八腳金盤之葉子萃取物具有不錯的抑制效果,可進一步加以開發利用。本計畫持續對前兩年所篩選出具抗發炎活性之臺灣長春藤葉子萃取物中鑑定出具抗發炎活性之三萜類化合物Uvaol;同時另一具抗發炎活性之三葉五加的莖部中分離鑑定出Taiwanin E,並證實了其作用機制。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1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