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與經人工經營之林地其崩塌地發生之差異性原因探討

:::
計畫名稱天然林與經人工經營之林地其崩塌地發生之差異性原因探討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100年
主持機關中興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森林企劃組
計畫主持人林昭遠
計畫總經費938,000
研究結果顯示阿里山溪與來社溪集水區範圍內,土地利用為墾地與天然林個別之崩塌率有著顯著的差異,天然林之崩塌率高於墾地,此結果與大眾印象中「森林能夠維護水土資源,避免流失及致生災害」的概念有所出入,雖就表面結果而言,墾地崩塌率的確少於天然林,但只將崩塌率視為唯一檢視集水區經營管理成效的指標是一種過於狹隘的觀點。 集水區源頭之泥砂受到水體沖刷之作用產生運移,填補中下游受到侵蝕之處,使河道呈現動態的沖淤平衡,使邊坡受到保護不致生崩塌災害,但天然林保水固土能力佳,河床因平時無泥砂補充而向源侵蝕較為明顯,一旦產生較大逕流,坡面因坡腳受向源侵蝕沖刷失去支撐而產生大規模崩塌。雖墾地如分期付款式的土壤流失使得大規模崩塌不易發生,但運移至河道的泥砂可能攜帶農業用的化學肥料,造成農業非點源汙染,影響下游水質,對保全對象之用水造成汙染,且就影響的保全對象數量而言,農業非點源汙染可能遠遠大過源頭天然林的崩塌事件。因此,單就各區位之崩塌率而言,並無法斷定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方針之成效,必須要全盤考量各種狀況才能描繪出事實真相。
回列表
瀏覽人次:1791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